•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ū sū tái

姑苏台

作者:罗隐 
tóng liáng lù yuǎn cǎo qīng qīng     cǐ hèn nà kān zhěn shàng tīng
铜梁路远草青青   此恨那堪枕上听
yī zhǒng yǒu yuān yóu kě bào     bù rú xián shí dié cāng míng
一种有冤犹可报   不如衔石叠沧溟

《姑苏台》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姑苏台》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这首诗的每句都深含寓意,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人情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每句的逐段解释:

1. **铜梁路远草青青, 此恨那堪枕上听**:
- **铜梁路**:这里可能象征通往遥远的、充满挑战的道路,或是对过去时光的追溯。
- **远**:强调距离,可能是时空的距离,也可能是情感的距离。
- **草青青**: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紧接着的“恨”字表明情感并非全是正面的。
- **那堪枕上听**:说明“恨”是一种难以承受、在梦中或在平静中依然萦绕心头的情绪。整句话描绘了对于遥远、可能已经逝去的遗憾和痛苦,即使在平静或梦中也无法忘怀。

2. **一种有冤犹可报, 不如衔石叠沧溟**:
- **有冤犹可报**:指出即使有冤屈,仍有解决或补偿的方式。这可以理解为对现实世界中尽管遭遇不公,但仍有方法追求正义的肯定。
- **不如衔石叠沧溟**:引用了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他因爱上了石头雕塑而变成了真实的人,但这里采用的隐喻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如同海鸥衔石填海),最终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整句话暗示,比起无法解决的遗憾和痛苦,不断地努力和追求可能更接近心灵的平静和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遥远道路、难以忘怀的恨、可报的冤屈和不可达成的目标,探讨了人们在面对不公、遗憾和困境时的内心挣扎与追求。诗中隐含的哲理和对人性的深度思考,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触动人心。

《姑苏台》古诗词赏析:

罗隐的这首《姑苏台》是一首寓言式的诗歌,通过描述姑苏台的景象和某种寓意深刻的场景,来表达作者的感慨和观点。姑苏台,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建的一座奢华宫殿,据传说在吴国被灭后,曾经的繁华转瞬即逝,只剩下废墟。罗隐通过对这个历史故事的重新解读,赋予了这首诗以更深层次的内涵。

首句“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以铜梁路远、青草萋萋的景象开始,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无法挽回的遗憾的感慨。在这里,“枕上听”不仅指的是在梦中听到历史的诉说,也是内心深处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惋惜。

第二句“一种有冤犹可报”承接上句,表达了对于历史冤屈的一种反思和追问。这里的“有冤犹可报”暗示了一种公正和复仇的渴望,但在实际情境中,这种愿望往往难以实现,特别是在历史和时间的流逝中,真相往往难以揭露,冤屈也难以得到平反。

最后两句“不如衔石叠沧溟”借用神话中的故事(相传大禹治水时,一只白鼋(一种爬行动物)衔石投于海中,帮助减少了水患),隐喻了面对无法改变的过去和遗憾,不如寄希望于远大的理想或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弥补和超越。这里的“沧溟”代表着广阔的海洋,象征着无限的可能和追求,也寓意着通过行动来超越自身局限,面对无法挽回的遗憾,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

整体而言,罗隐的这首《姑苏台》通过描述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和追求的探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思。诗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罗隐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