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wáng jùn mù

王浚墓

作者:罗隐 
ràng gāo tài bó kāi jī rì     xián jiàn yán líng fù mìng shí
让高泰伯开基日   贤见延陵复命时
wèi huì zǐ sūn yīn dǐ shì     jiě chóng tái xiè wèi xī shī
未会子孙因底事   解崇台榭为西施

《王浚墓》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王浚墓》由唐代诗人罗隐所作,其中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寓意,让我们一段段地进行解释:

1."让高泰伯开基日, 贤见延陵复命时":
这两句诗在提到历史人物和事件时,采用了典故。"高泰伯",即古代的高阳氏子孙,他让贤于他的兄弟季历,之后季历又让位给他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这段历史体现了古代的兄弟情谊与让贤的美德。"延陵复命时",典出《史记·孔子世家》,讲述孔子前往卫国时,路过延陵(即今江苏常州),在延陵季子(吴国的贵族)的家门前聆听音乐,之后孔子问及延陵季子对音乐的理解,季子回答:“礼乐为贵,非音乐也。”这段故事突出了礼乐文化的重要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让高泰伯让贤与延陵季子关于礼乐的讨论,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中仁德与礼仪的赞美。

2."未会子孙因底事, 解崇台榭为西施":
"未会子孙因底事",意为"没有明白子孙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里可能是罗隐在对历史上某一事件或人物的反思,提出疑问。"解崇台榭为西施","台榭"指的是用于举行大型宴会、典礼的建筑,"西施"则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里的"西施"作为一个比喻,可能象征着美女、美色、豪华或奢华。整个句子可能是作者在探讨,古代的奢华建筑、繁文缛节是否真正有助于提升国力或文明程度,或者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解崇台榭为西施",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过于奢华、追求表面的繁荣而不重视内在价值的反思和批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古代仁德、礼仪和奢华的反思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思考。

《王浚墓》古诗词赏析:

罗隐的《王浚墓》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王浚的追思与反思,展现出作者对人性、权力、文化以及历史的深刻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即设定背景**:“让高泰伯开基日, 贤见延陵复命时”。开篇即用历史典故,提到“高泰伯”让位于弟弟,开创了周朝的基业;“贤见延陵复命时”则指向春秋时期的“子产”,他的贤明政绩。这两句对比王浚的功绩与古代贤者的丰功伟绩,暗示王浚在历史上的地位。

2. **转折与反问**:“未会子孙因底事, 解崇台榭为西施”。这里的转折十分巧妙,从对王浚的肯定转向疑问。王浚死后,后人“解崇台榭为西施”,即后世以王浚的墓园与宫室建筑来纪念他,将之与“西施”相提并论,通常“西施”是美丽与才智的象征。这里的反问隐含着对王浚后代行为的讽刺,或许他们并未真正理解王浚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而是追求形式上的豪华与名声。

3. **深层意蕴**:这首诗在表面的叙事和对王浚生前事迹的回顾中,蕴含了对历史传承、个人功业与后代子孙的关系、以及文化与物质价值的思考。通过对比古代圣贤与王浚,罗隐可能在探讨功名利禄与真正历史贡献之间的区别,以及文化传承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 **艺术手法**:罗隐运用了对比、反问等艺术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思考性。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和对后人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歌的批判性,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历史与文化现象的独到见解。

综上所述,罗隐的《王浚墓》不仅是一首悼念历史人物的诗,更是一次对人性、权力、文化与历史的深刻反思,其艺术手法与思想深度使其成为一首值得深思的佳作。

罗隐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