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zhī shǐ xiāo zhōng chéng fù quē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
xī shàng qīng yún wèi yǒu qī dōng guī cāng hǎi yī hé chí |
西上青云未有期 东归沧海一何迟 |
jiǔ lán mèng jué bù chēng yì huā luò yuè míng kōng suǒ sī |
酒阑梦觉不称意 花落月明空所思 |
zhǎng kǒng bìng qīn duō shì rì kě kān pín guò shào nián shí |
长恐病侵多事日 可堪贫过少年时 |
dòu jī zǒu gǒu wǔ líng dào chóu chàng shū tā qīng bó ér |
斗鸡走狗五陵道 惆怅输他轻薄儿 |
juǎn liù bǎi liù shí |
卷六百六十 |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古诗词释义:
这首《送支使萧中丞赴阙》是唐代著名诗人罗隐的代表作品,作品中借送别萧中丞赴朝之事,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深入思考。下面逐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 **西上青云未有期,东归沧海一何迟,**
- 西上青云,通常比喻向上奋斗,追求事业或官位的成功。这里意味着萧中丞向朝廷进发,争取仕途高升的机会,但诗人感叹成功没有确定的时间表。
- 东归沧海,此处可能比喻最终回到内心追求的宁静之地或归隐之意,表达了对过去或者未来的某种思考。"一何迟"强调了这种回归似乎遥远且漫长的过程。
2. **酒阑梦觉不称意,花落月明空所思,**
-"酒阑梦觉"暗示了诗人和萧中丞饮酒畅谈,谈至深夜,梦醒时分却发现自己仍无法满足或达成心中所愿。
-"花落月明"本是美丽的自然景象,此处却形容思绪空茫,表明内心的情绪和现实境况的不和谐。
3. **长恐病侵多事日,可堪贫过少年时,**
-"长恐病侵"表达了对疾病突然袭来的担忧,人生健康对追求事业至关重要。
-"多事日"意味着忙碌的日子,对诗人和萧中丞而言,忙碌的日子伴随着成功和挑战,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身心的疲惫。
-"可堪贫过少年时"表达了对年轻时贫困生活的无奈与感慨,虽然年轻是人生中最有活力的阶段,但贫穷可能限制了追求理想的能力。
4. **斗鸡走狗五陵道,惆怅输他轻薄儿,**
-"斗鸡走狗"指的是在五陵地区盛行的赌博游戏,也是当时贵族们的一种娱乐方式。这里用以比喻追求权力、地位的不正当手段。
-"五陵道"是长安五大贵族墓地所在的道路,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集中地。此处用以指代那些利用不正当手段追求权力的轻浮之人。
-"惆怅输他轻薄儿"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自我反思,对比萧中丞正直的追求与世俗中那些利用不正当手段达成目的的人相比,流露出对后者所持有的复杂情感。
5. **卷六百六十,**
- 这句话中的“卷六百六十”似乎不是诗歌内容的一部分,可能是一个注释或额外的信息,暗示了这首诗在某种版本中的篇幅,或者在文学史上被广泛传阅。但在这个语境下,它并不直接解释诗人表达的意思,更多的是提供历史背景或版本信息。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对事业、生活、社会现象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萧中丞的仕途之行,映射出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不正当手段在社会中的普遍性的批评。
《送支使萧中丞赴阙》古诗词赏析:
罗隐的《送支使萧中丞赴阙》是一首送别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深度,描绘了即将离开的朋友在面对人生旅途中困境与挑战时的复杂心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和祝福,也包含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联“西上青云未有期,东归沧海一何迟”运用了对称的句式,通过“西”与“东”、“青云”与“沧海”这两种极端的自然景象,象征了人生的旅程与最终的归宿。西上青云代表着追求与希望,而东归沧海则暗示着不可避免的终老。通过“未有期”与“一何迟”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切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酒阑梦觉不称意,花落月明空所思”描绘了离别前的场景和心境。酒阑,意味着聚会的结束;梦觉,暗示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花落月明,则构成了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这里通过酒宴后的清醒、梦境的破碎以及对未来的空想,展现了离别前内心的复杂情绪。
颈联“长恐病侵多事日,可堪贫过少年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友人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面临的挑战。病侵,预示着健康隐患;多事日,指的是忙碌且充满挑战的日子;贫过少年时,则表达了对年轻时因贫困而错过美好时光的惋惜。这一联不仅关注了身体健康与物质生活的平衡,也提醒了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斗鸡走狗五陵道,惆怅输他轻薄儿”则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斗鸡走狗五陵道,描绘了权贵们放纵享乐的生活场景;而“惆怅输他轻薄儿”则表达了对不公命运的无奈和对那些看似轻薄但实则幸运者的羡慕。这一联不仅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也表达了对真正努力奋斗但命运却多舛的个体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社会不公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罗隐诗歌中常常出现的对人性、社会的批判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