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hōng yuán yè pō huái kǒu

中元夜泊淮口

作者:罗隐 
dù jiǎn yí biān shì yī xún     jì liáo qián shì shì rú jīn
蠹简遗编试一寻   寂寥前事似如今
xú líng bǐ yàn shān hú jià     zhào shèng bīn péng dài mào zān
徐陵笔砚珊瑚架   赵胜宾朋玳瑁簪
wèi bì piàn yán zī guó jì     zhǐ yīng xié shuō dòng rén xīn
未必片言资国计   只应邪说动人心
jiǔ yuán hǎo cǐ hé yóu qǐ     xū wù xī fān bā chǐ jīn
九原郝泚何由起   虚误西蕃八尺金

《中元夜泊淮口》古诗词释义:

罗隐的《中元夜泊淮口》这首诗包含了深深的忧思和对历史的感慨。我们可以逐段解释其大意:

1. **首联“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这句诗提到了历史的书籍(蠹简:被虫蛀的书籍;遗编:遗失或遗弃的书籍)和过去的事迹(前事)。诗人试图从历史的书籍中寻找线索,但他发现,如今的世界与过去相比,似乎依然充满了寂寞和无人问津的往事,暗示历史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或应用。

2. **颔联“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徐陵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人,此处提到徐陵的笔砚,暗喻文人用笔抒发情感;珊瑚架可能是对文人书房的描绘,象征着文人高雅的生活。赵胜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大将,此处提到赵胜的宾朋和玳瑁簪,象征着贵族的奢华生活和士人之间的友谊。这两句描绘了过去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与上文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当时文风没落、士人生活不振的感慨。

3. **颈联“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这句诗提出了对当今社会的看法。片言:即一言,原指出自名人的只言片语。资国计:有助于国家政策或策略的制定。邪说:错误、有害的观点。诗人认为,即使有出自名人的只言片语,也不一定能对国家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反而错误的言论可能会触动人心,引起混乱或不稳。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担忧。

4. **尾联“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九原:古代称已故帝王的陵墓所在之地,这里是借指已故的郝泚。郝泚是唐朝末期的将领,这里用郝泚来隐喻邪恶的势力或人物。西蕃八尺金:这里可能指唐朝与西蕃(即吐蕃)之间的战争中,无辜的士兵或百姓的牺牲。诗人的这句是担忧,邪恶的力量或错误的决策可能会导致无辜者的牺牲,暗示了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危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文风衰微、士人生活不振的感慨,对错误言论可能引起的混乱表示忧虑,并对可能发生的邪恶势力和战争表示担忧,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中元夜泊淮口》古诗词赏析:

《中元夜泊淮口》这首诗,是中国唐代文学家罗隐所作,诗中的内容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也隐含着对当下的某种忧虑。这首诗多处用典,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丰富,展现出诗人对政治、历史、社会的深沉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首两句“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开篇即以“蠹简遗编”描绘古代典籍被虫蛀的景象,暗示历史文献的残缺与历史记忆的模糊。紧接着,“寂寥前事似如今”,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状态的感慨,暗示历史与现实的某种相似性,预示着对时代变迁的担忧。

2. **中间四句“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通过典故引入。徐陵、赵胜分别是历史上的文人和政治人物,珊瑚架、玳瑁簪象征着权力与文采的结合。诗人在这里批评了过去文人通过文字或言论影响政治的可能路径,认为文字的力量可能更多地煽动人心而非直接贡献于国家政策,暗示文字表达与社会实际影响之间的复杂关系。

3. **末尾两句“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使用了郝泚和西蕃的典故,郝泚是唐代的奸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涉及权力的误用。这里通过郝泚的故事警示当权者要警惕小人的阴谋和权力的误用。同时,“虚误西蕃八尺金”可能隐喻权力的滥用可能会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暗示对政治决策和资源分配的批评。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罗隐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文人角色和文字力量的探讨,以及对当权者行为的警示。诗中充满了对权力、历史、社会现象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罗隐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