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ī jū sǒu

溪居叟

作者:杜荀鹤 
fán diào xiān shēng zhě     duō shāng jīng jí jiān
凡吊先生者   多伤荆棘间
bù zhī sān chǐ mù     gāo què jiǔ huà shān
不知三尺墓   高却九华山
tiān dì yǒu hé wài     zǐ sūn wú yì xián
天地有何外   子孙无亦闲
dāng shí ruò zhēng qǐ     wèi bì děi shēn hái
当时若征起   未必得身还

《溪居叟》古诗词释义:

《溪居叟》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哀悼和反思的诗,主要通过描绘一个溪边老翁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逝者的一种沉痛哀悼,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诗的逐段解释:

1. **凡吊先生者,多伤荆棘间:** 这句诗提到,凡是来悼念逝者的,往往悲伤地站在荆棘丛中。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于逝者的哀悼和对于生者悲痛情感的描绘。

2. **不知三尺墓,高却九华山:** 诗人强调,逝者安葬的墓地只有三尺高,却比远处的九华山还要显得高大。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生命与自然间的对比。

3. **天地有何外,子孙无亦闲:** 这句话表明,天地之间没有界限,逝者无论身处何方,子孙都会为他们挂念和悲伤。它表达了一种宇宙观,即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人的情感是跨越生死的。

4. **当时若征起,未必得身还:** 这句话探讨了如果当时有人去援救或唤醒逝者,也不一定能够让他们重新回到人间。这里蕴含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无奈,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生命和与亲人共度的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溪边老翁的生活情景,以及对于逝者哀悼与对生命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死、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溪居叟》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溪居叟》是一首寓意深邃的诗歌,通过对一个“溪居叟”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场与情境**:“凡吊先生者,多伤荆棘间”描述了人们对逝者的悼念往往寄托在悲伤与哀愁之中,这种情感常常被外部环境,如荆棘丛生的荒凉景象所象征。这样的开头设置了一种沉郁而哀伤的基调。

2. **对比与转折**:“不知三尺墓,高却九华山”是诗中的一大转折。通过这一鲜明的对比,作者将小小的墓地与著名的九华山相提并论,暗含着对逝者地位的重新评价。这里的“高”并非物理上的高度,而是象征意义上的人生价值与影响力,暗示逝者虽已去世,但其影响和价值(如同九华山一样)依然深远。

3. **哲理思考**:“天地有何外,子孙无亦闲”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这句话似乎在探讨生命与宇宙、过去与未来的联系。它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天地之间,是否存在无法触及的界限?而对于子孙后代而言,逝去的先人对他们的影响似乎并未消失,生活依然有所指引和约束。

4. **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当时若征起,未必得身还”则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时机与命运的关系。如果逝者当时被召回,是否就一定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或实现目标?这个问题蕴含了对历史和命运的反思,暗示了在特定的时空中,个人的选择与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5. **结语与反思**:全诗以反问句结尾,留给人深刻的思考空间。通过这个过程,杜荀鹤不仅描绘了溪居叟的生活与境遇,更借其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历史变迁、命运与时机的深刻洞察。这首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普遍人生哲学的探讨,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总之,《溪居叟》通过一个具体人物的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思考,是杜荀鹤诗歌中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