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ì shàng kè sī

泗上客思

作者:杜荀鹤 
yī xiàn jīn rú cǐ     cán mín shù bù duō
一县今如此   残民数不多
yě zhī xián zǎi qiè     zhēng nài luàn bīng hé
也知贤宰切   争奈乱兵何
jiē zì gān gē dá     xián sī yǔ lù hé
皆自干戈达   咸思雨露和
yīng lián zhù shān zhě     tóu bái wèi dēng kē
应怜住山者   头白未登科

《泗上客思》古诗词释义:

《泗上客思》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诗,以典型的唐风表现出对时局动荡、民生困苦的深切忧虑。以下是逐句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所在的县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残余的百姓人数已经不多。这里的“残民”指生活困苦、濒临困境的人民,“如此”表达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状况。

2.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这句话提到虽然人们知道贤明的县令会深切关心他们的疾苦,但由于叛乱的士兵横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这里的“贤宰”指的是有能力、有德行的县令,而“乱兵”则象征着扰乱社会秩序、侵犯百姓的暴力团体。

3.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 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战争(干戈),渴望通过和平(雨露和)来解决纷争,恢复社会的和谐。这里的“雨露和”象征着仁政和和谐。

4.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最后一句诗,诗人表达了对那些长年生活在山中的隐士们的同情,他们头发已白但仍未考中功名,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艰辛。这里的“住山者”指的是隐居在山林之中逃避世事的文人或官员,而“头白未登科”则表达了对年老无成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杜荀鹤对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和平、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县民的苦难和对贤明统治的期盼,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泗上客思》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泗上客思》是一首反映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的诗作。杜荀鹤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此诗是他对当时社会现象深刻观察和真实反映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描述的社会背景与主题
此诗描述了在战乱背景下,一个县内残存的百姓数量不多,以及百姓对于清明政治和安定生活的渴望。杜荀鹤通过这首诗,揭示了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和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的深切呼唤。

### 2. 具体意象与情感表达
-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以“残民”和“不多”的描述,直接展现了战乱之后人口的极度减少和社会的凋敝,凸显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
-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表达出了百姓对好官的渴望,与乱世之下的无力感形成鲜明对比。百姓虽然知道好的治理者可以带来改善,但面对动荡的兵乱,却无能为力。
-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百姓对于结束战乱、恢复和平的强烈愿望,用“干戈”和“雨露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战争与和谐的对立,以及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
-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这句诗中的“住山者”可能指隐居的人或是未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表达了对这群人因战乱而失去机会的同情。通过“头白”这一形象,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增强了诗作的悲情色彩。

### 3. 诗人的立场与情感
杜荀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切谴责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他不仅仅是在描述社会现状,更是在表达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诗中充满了对和平、秩序和公正的向往,反映出诗人深厚的民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总结
《泗上客思》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乱背景下社会民生疾苦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真实写照的珍贵记录。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