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īng qīng shān diào lǐ hàn lín

经青山吊李翰林

作者:杜荀鹤 
jiǎ dǎo hái rú cǐ     shēng qián bú jiàn chūn
贾岛还如此   生前不见春
qǐ néng shī kǔ zhě     biàn shì mìng jī rén
岂能诗苦者   便是命羁人
jiā shì yīn yín shī     shí qíng ài guó qīn
家事因吟失   时情碍国亲
duō yīng xián hèn gǔ     qiān gǔ bù wèi chén
多应衔恨骨   千古不为尘

《经青山吊李翰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经青山吊李翰林》是杜荀鹤对李翰林的一首悼念诗。通过这首诗,杜荀鹤表达了对李翰林生平和才情的哀悼与评价。让我们逐段解读诗中的意思:

1. **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这里提到贾岛,可能是在借代,指李翰林如同贾岛一样,一生可能未能领略生命的美好和春天的生机。"不见春"暗含着李翰林生前可能经历了许多不如意,无法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2. **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这是对李翰林诗歌风格的评价,意指难道写作如此痛苦的诗,就是他的命定之路,被迫承担的命运吗?这里表现了对李翰林艺术追求的同情和理解,认为他的诗歌可能是对生活苦难的一种反映。

3. **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这两句指出了李翰林在家庭和国家的关系上可能面临着挑战。"家事因吟失"可能意味着他在诗中表达了家庭的失落或痛苦,而"时情碍国亲"则可能是指他在追求诗歌创作时忽略了与国家和亲人的关系,可能陷入了某种矛盾和困境。

4. **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这两句表达了对李翰林死后状态的设想和赞美。"多应衔恨骨"意味着即使李翰林带着遗憾离世,但"千古不为尘"表示他的精神和作品将永存不朽,与世长存,成为千古传颂的对象。这表明了杜荀鹤对李翰林艺术成就的极高评价和对其精神遗产的深切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李翰林生平和艺术的哀悼,也是对其才华和精神遗产的赞美。通过对比和引申,杜荀鹤表达了对李翰林生活和创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这位伟大诗人的高度评价。

《经青山吊李翰林》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这首《经青山吊李翰林》是一首悼念李翰林的诗,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李翰林生前境遇的同情与缅怀,同时也对李翰林的诗才、性格、生活境遇及命运进行了深刻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解析**:“经青山吊李翰林”点明了地点和悼念的对象,暗示了诗人路过青山时对李翰林的哀思。

2. **开篇对比**:“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以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翰林(假定为某一不知名或已逝的文人)进行对比,暗示了李翰林生前可能经历了与贾岛相似的孤寂与困境,但“不见春”则强调了他可能无法享受生命的美好,体现了李翰林命运的悲凉。

3. **苦吟与命运**:“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这句话既表达了对李翰林诗才的认可,又暗示了他生活困顿、命运坎坷。诗人认为苦吟的诗人往往也是被命运所羁绊的人,这不仅是对李翰林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

4. **家事与国事**:“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这两句揭示了李翰林可能在追求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牺牲了家庭生活,同时也可能因为时局动荡,而不能与家人团聚,表达了他对家庭和国家的两难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遗憾。

5. **恨与不朽**:“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这里的“多应”表达了对李翰林可能带有遗憾离开人世的推测,而“千古不为尘”则预示了他虽已逝去,但因才学与品德,他的精神与作品将永存世间,不被遗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关系的深刻思考。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