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ù gōu liǔ

御沟柳

作者:杜荀鹤 
nà wài yuán wú xiàng     yán xún nà lù xún
衲外元无象   言寻那路寻
wèn chán jiāng dǐ shuō     chuán yìn dé hé xīn
问禅将底说   传印得何心
wèi liǎo qún shān qiǎn     nán xiū yī shì shēn
未了群山浅   难休一室深
fú mó níng shì shòu     cháo dǐng yì fēi qín
伏魔宁是兽   巢顶亦非禽
guān sè fēng qū wù     tīng shēng xuě sǎ lín
观色风驱雾   听声雪洒林
fán guī shì guī chù     bù bì zhǐ gāo cén
凡归是归处   不必指高岑

《御沟柳》古诗词释义:

杜荀鹤的《御沟柳》是一首借自然景观和禅理的诗,以下是逐段解释:

1. **衲外元无象, 言寻那路寻** -"衲"指的是和尚的僧衣,这句话的意思是,僧人(诗人自己)在衣着之外(超脱世俗),寻求禅理,但却没有固定的路径可以遵循。

2. **问禅将底说, 传印得何心** -"禅"指的是禅宗的教义,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如何用语言表达禅的奥义?如何通过传递禅印(一种禅宗的传授方式)来把握禅的真谛?

3. **未了群山浅, 难休一室深** -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对人生和禅悟的探索是一个无尽的过程,无论是在辽阔的群山中,还是在小小的禅室里,禅悟的深度与广度都是难以达到终极的。

4. **伏魔宁是兽, 巢顶亦非禽** - 这句话可能在隐喻中暗含对于修心(伏魔)的探讨。这里“伏魔”可以理解为克服内心的烦恼和欲望,“兽”和“禽”可能代表了不同层次的修心状态,诗人用这句话表达出修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5. **观色风驱雾, 听声雪洒林** - 这两句话描述了自然景象中的动态美,通过观察风驱散雾气、雪洒满树林的声音,诗人借此比喻禅悟过程中内心的清明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生。

6. **凡归是归处, 不必指高岑** - “凡”指的是世俗的、日常的事物,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禅悟的归宿并不需要寻找遥远的高峰,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瞬间之中。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禅理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于禅悟和生活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体会禅道的重要性,以及禅悟是一个持续、深入且个人化的过程。

《御沟柳》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御沟柳》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和禅学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解析**:“御沟柳”中的“御沟”通常指皇宫内的护城河,这一标题暗示了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致与皇家的宏大背景相融合,同时也预示了诗人可能借自然界的事物来探讨深刻的哲学或禅学问题。

2. **首句“衲外元无象,言寻那路寻”**:诗一开头,即以禅师的身份自居,暗示了全诗的思考框架。通过“衲”(僧衣)与“象”(现象)的对比,诗人提出了一种深刻的哲学观点,即现象背后的真实本源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需要深入探究。接下来的“言寻那路寻”则进一步强调了探索和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哲学之旅。

3. **中间部分**:“问禅将底说,传印得何心,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这几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禅学探索的深入思考。通过“问禅”、“传印”、“未了”等词,表明了对禅学、佛法的探寻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自我内心深处的探索。群山的浅与一室的深,象征了外界与内心世界的对比,提出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探索自我,理解宇宙的真谛,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4. **后半部分**:“伏魔宁是兽,巢顶亦非禽,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这部分诗文,通过自然界的形象,如兽、鸟、风、雪等,进一步阐述了对禅学和生活的理解。诗人认为,与外界的斗争、身份的定位、感官的体验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在这些经历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真理。最后的“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领悟:无论身处何地,内心真正的平静和满足才是最终的归宿,不必追求外在的高峰或权位。

整体而言,《御沟柳》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描绘与深刻哲学思考的佳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个人的内在探索、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以及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的哲学主题。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