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lǚ zhōng wò bìng

旅中卧病

作者:杜荀鹤 
jūn xíng jūn wén tiān hé zhī     jiàn jūn rú cǐ wǒ xīng bēi
君行君文天合知   见君如此我兴悲
zhǐ cán sān kǒu bīng gē hòu     cái dào gū cūn yǔ xuě shí
只残三口兵戈后   才到孤村雨雪时
zhe wò yī shang nán bàn xǐ     xuán qiú liáng shí mò gōng chuī
着卧衣裳难办洗   旋求粮食莫供炊
dì lú bù nuǎn chái zhī shī     yóu bǎ méng qiú shòu xiǎo ér
地炉不暖柴枝湿   犹把蒙求授小儿

《旅中卧病》古诗词释义:

杜荀鹤的《旅中卧病》是一首充满了深情和感慨的诗,其中表达了作者在流离失所的旅途中患病时的孤独、痛苦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1. **君行君文天合知, 见君如此我兴悲,**
这两句表达了对朋友远行时,朋友的文章和所经历的一切似乎上天都有安排,同时看到朋友如此遭遇,诗人不禁感到心生悲哀。这里包含着对朋友命运的忧虑和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无奈。

2. **只残三口兵戈后, 才到孤村雨雪时,**
“只残三口”意味着家庭只剩三人,饱受战乱之苦。“兵戈后”指的是战争结束后的惨淡景象,“孤村雨雪时”则描绘了诗人身处的一个偏远、荒凉、恶劣天气的环境,暗示着社会环境的动荡和生活的艰辛。

3. **着卧衣裳难办洗, 旋求粮食莫供炊,**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卧病在床的困境,衣物难以清洗,食物也难以准备。这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艰苦,也反映了在战乱中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缺失。

4. **地炉不暖柴枝湿, 犹把蒙求授小儿**
“地炉不暖”和“柴枝湿”说明室内取暖条件极差,说明了在寒冷的季节中取暖的困难。“犹把蒙求授小儿”则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仍然努力地教导孩子,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教育的坚持,即使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不放弃对知识和教育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战乱时代人们普遍的苦难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展现了诗人的深切同情和社会责任感。

《旅中卧病》古诗词赏析:

《旅中卧病》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而闻名。这首诗通过旅人卧病期间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战乱年代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设问,引发共鸣**:“君行君文天合知, 见君如此我兴悲。”首先,作者以一种设问的口吻,将读者带入一种对命运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之中。这里“君行君文”点明了诗中人物的旅行和创作,而“天合知”则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与神秘。接下来,通过“见君如此我兴悲”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或同类遭遇的同情与悲痛,这种情感的直接抒发,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2. **描绘战乱后的悲惨景象**:“只残三口兵戈后,才到孤村雨雪时。”这两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战争的摧残使得家庭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口人相依为命,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接着,诗句用“才到孤村雨雪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雪天的寒冷与孤独,加剧了人物的悲苦情绪。

3. **生活状况的艰难与无力感**:“着卧衣裳难办洗, 旋求粮食莫供炊。”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示了人物在病痛中的困境。由于生活的艰辛,连基本的衣物清洗和食物供应都变得困难,这种描述不仅凸显了生活条件的恶劣,也体现了主人公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无助。

4. **地炉不暖柴枝湿,犹把蒙求授小儿**:最后一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主人公依然在地炉不暖、柴枝湿冷的情况下,坚持给小儿子传授知识。这不仅是对教育的执着,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坚持,体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信念。

综上所述,《旅中卧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战乱后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和人物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希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背景的再现,也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