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ǎn qiū

感秋

作者:杜荀鹤 
shǎo jiàn xiū xíng dé shì shī     máo táng fó xiàng yì suí shí
少见修行得似师   茅堂佛像亦随时
chán yī nà hòu yún cáng xiàn     xià là gāo lái xuě yìn méi
禅衣衲后云藏线   夏腊高来雪印眉
gēng dì jiè qīn lián zhǒng tǔ     fá xīn jiào hù dài cháo zhī
耕地诫侵连冢土   伐薪教护带巢枝
yǒu shí wèn zhe jīng zhōng shì     què dào shān sēng zǒng bù zhī
有时问着经中事   却道山僧总不知

《感秋》古诗词释义:

杜荀鹤的《感秋》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僧侣生活的深沉感慨,同时也触及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禅衣衲后云藏线,夏腊高来雪印眉,**

这一段写的是对修行僧侣生活的描述。首句“少见修行得似师”表达了作者对能够真正践行佛法的僧侣的赞美,认为这样的僧侣罕见。接下来几句详细描绘了修行僧侣的生活环境和穿着,包括简陋的茅草屋、佛像、僧衣上的补丁、以及僧侣脸上因长时间修行而显得沧桑的痕迹,以及额头的夏腊(表示修行时间的标志),这些都体现了僧侣的朴素生活和对修行的虔诚。

**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僧侣社会行为的描述。首句“耕地诫侵连冢土”描述了僧侣在田间劳作时的谨慎态度,避免侵犯墓地,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传统的敬重。第二句“伐薪教护带巢枝”则是说在砍柴时,僧侣教导别人要保护树枝上可能有的鸟巢,表现出他们爱护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精神。

**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

这一部分是对僧侣知识与智慧的探讨。虽然僧侣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了对修行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但在某些学术或日常生活的问题上,他们可能显得无知或不熟悉。这种对比强调了“学无止境”的主题,以及即使是修行者也难免有自己认知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侣的生活、行为和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僧侣精神世界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和知识的反思。

《感秋》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感秋》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修行者(或和尚)的深刻感慨与敬仰,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话,展现了这位修行者的禅定生活与精神境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的对比**:“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开篇即以“少见”表达出诗人对修行者的敬仰,接着描绘了修行者所居住的简陋茅屋与朴素的佛像,营造出一种与世无争、顺应自然的氛围。

2. **衣物的细节**:“禅衣衲后云藏线,夏腊高来雪印眉”。衣物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修行者简朴的生活方式。衣物上的“云藏线”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而“雪印眉”则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高洁。

3. **耕地的伦理观**:“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这里展现了修行者在劳作时的道德观,强调在耕作时不破坏坟墓,伐木时不伤及鸟巢,体现出一种尊重生命、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4. **对经文的对话**:“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通过这样的对话场景,表现了修行者的智慧与谦逊。即使在探讨经文,他也不自视甚高,这既体现了修行者的谦卑,也反映了他对佛法理解的深刻与广泛。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的日常生活、穿着、劳作和对话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修行者超脱世俗、尊重自然、遵循伦理、谦逊自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杜荀鹤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赞叹,也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