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lǐ xiān bèi cóng zhī sāi shàng

送李先辈从知塞上

作者:杜荀鹤 
wèi sēng nán de bù wèi sēng     sēng jiè sēng yí wèi shì néng
为僧难得不为僧   僧戒僧仪未是能
dì zǐ zì zhī xīn liǎo liǎo     wú shī yīng wèi zuì téng téng
弟子自知心了了   吾师应为醉腾腾
duō shēng jué wù fēi guān nà     yì diǎn fēn míng bù zài dēng
多生觉悟非关衲   一点分明不在灯
zhǐ dào shī rén wú fó xìng     zhǎng jiāng èr yǎ rù sān chéng
只道诗人无佛性   长将二雅入三乘

《送李先辈从知塞上》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杜荀鹤创作的诗,以赠别李先辈从知塞上为题,通过诗歌的对仗和韵律表达了诗人对僧侣和佛教的深刻思考和见解。下面逐句解释:

1. **为僧难得不为僧,僧戒僧仪未是能**:这句话的意为,成为僧侣并非易事,仅仅遵守僧戒和仪规还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已经真正的成为了僧人。这里的“为僧难得不为僧”表达了成为僧侣的不易,僧戒僧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修为和境界并非外在形式所能完全体现。

2. **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诗人这里提到弟子(可能是某位僧人的门徒)内心清明明白,而作为师父,却显得有些放纵,犹如醉酒般自由洒脱。这似乎是对比两种修佛者的状态,一种是内心明了、遵循佛教教义,另一种则是以一种更为自由、可能超脱世俗的形态来实践佛性。

3. **多生觉悟非关衲,一点分明不在灯**:这句话强调的是觉悟并非只与僧人身份相关,而是需要通过多生修行才能真正获得。这里的“觉悟”指的是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心明悟,而非仅仅通过穿上僧袍或在佛灯下打坐就能获得。意在说明真正的觉悟和理解来自于内心的修行和探索,而不是外在形式的追求。

4. **只道诗人无佛性,长将二雅入三乘**:最后一句是说,只因为诗人被认为不具备佛性,所以常常将诗(诗中的美感、高雅)和佛法(佛教的教义、境界)的精髓融合在一起。这里的“二雅”指的是诗中的高雅艺术,而“三乘”则是佛教中的三个修行层次,这里用以比喻诗人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深邃的佛理。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见解,即文学创作也可以作为传播佛教思想的一种方式。

整体来看,这首诗探讨了佛教修行与个人内在修为的关系,以及文学创作在表达佛教智慧中的作用,同时隐含着对佛门中人不同修行状态的反思。

《送李先辈从知塞上》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这首《送李先辈从知塞上》充满了对李先辈人格和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与赞赏。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探讨了佛教信仰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对佛性和世俗智慧的见解。

1. **开篇的对比**:“为僧难得不为僧,僧戒僧仪未是能”。诗人首先提出问题,探讨了成为僧侣与保持世俗身份的两难选择。僧戒和僧仪(佛教的戒律和仪式)固然重要,但仅仅是遵守这些规范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真正修行。这里,诗人提出了对单一宗教形式的质疑,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觉醒和自知的重要性。

2. **内省与自知**:“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这一句中,“了了”表达了内心的清明和洞察,而“醉腾腾”则形象地描绘了在世俗生活中寻求乐趣和放松的态度。这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者不仅内心光明,还能在世俗生活中找到自我调节和享受的方式,而不失自我。

3. **觉悟与智慧**:“多生觉悟非关衲,一点分明不在灯”。这里的“觉悟”并非简单地与佛衣(衲)相关,也不是依赖于外在的宗教仪式或教义。诗人强调的是内在的觉知和智慧,即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点细节中都能发现真理和意义,如同灯照亮了黑暗,但真正的光源在心中。

4. **佛性和世俗智慧的融合**:“只道诗人无佛性,长将二雅入三乘”。诗人对传统的看法提出挑战,即认为诗人(文学艺术家)也可以具有佛性,而不是仅仅将佛教的教义局限于宗教形式。通过将“二雅”(文学的优雅和智慧)与佛教的“三乘”(佛教的三个层次或阶段)联系起来,诗人展示了将佛教的智慧与世俗的文学创作相融合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杜荀鹤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李先辈个人特质的赞美,更是在探讨宗教与世俗生活之间的融合,以及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觉醒与自知的重要性。诗中充满了对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和文化融合的深刻思考,鼓励读者超越表面形式,探索内在的真理与智慧。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