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ūn rì shān zhōng duì xuě yǒu zuò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作者:杜荀鹤 
mò rèn shuāng lín shì fú lín     chán qī wú dì yì wú jīn
莫认双林是佛林   禅栖无地亦无金
tǎ qián jǐn lǐ huī lái xiāng     nà xià shuí zōng yìn le xīn
塔前尽礼灰来相   衲下谁宗印了心
lì xiàng yìn míng shuāng bú jiàn     xiàn yuán fēn pài cùn nán xún
笠象胤明双不见   线源分派寸难寻
wú shī jué lù yú zhī chù     dà zàng jīng mén yī yè yín
吾师觉路余知处   大藏经门一夜吟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春日山中对雪有作》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寓含了深刻的禅意与对人生的思考。下面逐句解析诗的含义:

1. **莫认双林是佛林,禅栖无地亦无金,塔前尽礼灰来相,衲下谁宗印了心**:
-"莫认双林是佛林":切勿将平凡的环境视为神圣之地,提醒我们不要以表面的繁华或外在的标志来判断事物的价值。
-"禅栖无地亦无金":禅修之人的心境是纯粹的,不需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或名利,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塔前尽礼灰来相":在佛塔前的礼拜,虽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内心的敬意与自我反省,而非外在的行为。
-"衲下谁宗印了心":披着僧衣的人,并不一定了悟心性,真正的觉悟在内心,而非外在的衣着或仪式。

2. **笠象胤明双不见,线源分派寸难寻**:
-"笠象胤明双不见":象征着在追求智慧与真理的路上,个人的束缚与局限常常使得真正的智慧难以获得,犹如戴上了一顶遮挡真我智慧的帽子。
-"线源分派寸难寻":比喻追求真理的道路错综复杂,难以分辨正误,如同寻找一条细线的源头一般艰难。

3. **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
-"吾师觉路余知处":我所寻求的真理之路,已经有所了解。这里的“觉路”可以理解为通过禅修或深入思考而获得的觉悟之路。
-"大藏经门一夜吟":在夜晚,诗人像是吟诵着《大藏经》,即深入地探讨和思考佛教经典,寻求心灵的指引与解脱之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日山中对雪的自然景观与禅修的内在体验,表达了对人生、修行以及真理追求的深刻思考。它强调了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醒与觉悟,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或形式化的宗教仪式。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寓言,引导读者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智慧。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这首《春日山中对雪有作》不仅展示了其深邃的禅意,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形成了一幅富有哲理的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寓意
诗开篇即以“莫认双林是佛林”点明主题,不以表面的佛林作为佛性的象征,而是以更深层次的“无地”和“无金”作为禅修的背景,暗指真正的修行不应受限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和精神的纯净。

### 中间四句寓言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塔、灰、相、印为载体,通过细节描绘来表达禅宗的实践和内心修行的过程。“灰来相”可能指代的是禅修者在冥想时内心纷乱,灰烬代表着过往的烦恼,而“谁宗印了心”则暗示着寻找内心平和的过程,宗印可理解为内心的定则,寻找这个“印”意味着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指引。

“笠象胤明双不见”中的“笠”可能象征着修行者的外在遮蔽,而在“胤明双不见”的描绘中,暗示着修行者通过内省达到心灵的光明,超越了外在的遮蔽。“线源分派寸难寻”可能是在描述修行道路上的曲折和复杂,每一个修行者都可能在自己的心灵之路上面对不同的挑战和选择。

### 结尾深化主题
最后两句“吾师觉路余知处,大藏经门一夜吟”将诗的思考推向更深层次。通过“觉路”(觉悟之路)的指代,诗人表达了对自我觉醒和心灵自由的追求,而“大藏经门一夜吟”则是对于深入佛法,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感悟,达到心灵与宇宙的和谐共融的境界的描绘。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富有层次感,既描绘了外在的山中对雪之景,又深入探讨了内在的修行与觉醒之路。

### 总结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禅宗修行的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深入内心、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它不仅是一首描绘春日山中雪景的诗,更是一首深思熟虑的哲学诗,引导读者在自然与内心的双重旅途中寻求精神的解放和内心的平静。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