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èng lì shuǐ cuī shào fǔ

赠溧水崔少府

作者:杜荀鹤 
jiāng shàng jiàn sēng shuí shì le     xiū zhāi bǔ nà rì láo shēn
江上见僧谁是了   修斋补衲日劳身
wèi shèng yú fù xián chuí diào     dú bèi xié yáng bù cǎi rén
未胜渔父闲垂钓   独背斜阳不采人
zòng yǒu fēng bō yóu dé shuì     zǒng wú suō lì shǐ wèi pín
纵有风波犹得睡   总无蓑笠始为贫
wǎ píng shèng jiǔ cí ōu zhuó     dí pǔ lú wān shì yào jīn
瓦瓶盛酒瓷瓯酌   荻浦芦湾是要津

《赠溧水崔少府》古诗词释义:

杜荀鹤的《赠溧水崔少府》是一首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活哲学的诗作。诗中的形象和情景相互交织,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宁静心灵的赞赏。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 第一句:“江上见僧谁是了,修斋补衲日劳身,未胜渔父闲垂钓”

诗人首先在江边遇见了一位僧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谁是了?”这里“了”可以理解为明白、觉悟的意思,借以询问在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生活、修行的意义。接着,诗人描绘了僧人忙碌的生活状态:每日精心准备斋食(修斋)、修补僧袍(补衲),忙于佛法修行与生活琐事。这里将僧人的生活与渔夫(自然界的居民)的生活进行了对比,提出僧人忙碌但不同于渔父的闲适状态。

### 第二句:“独背斜阳不采人”

这一句描述了僧人独自面对夕阳的情景。在太阳即将落山之时,僧人独自一人背对着夕阳,没有主动去接触或吸引周围的人,表现出一种内心宁静、不求人理解或接纳的生活态度。

### 第三句:“纵有风波犹得睡,总无蓑笠始为贫”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生活状态的平和与淡然。尽管生活中可能遭遇风浪(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僧人依然能安然入睡,展现出内心的平静与坚韧。同时也暗示了僧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外界的负担和物质的追求(没有蓑笠,即没有渔夫的工具,象征着无求),因此可以说他们过着一种“贫”的生活,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精神的富足。

### 第四句:“瓦瓶盛酒瓷瓯酌,荻浦芦湾是要津”

最后,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了僧人在简单生活中的乐趣。他使用瓦瓶盛装酒,用瓷碗饮酒(酌),在芦苇丛生的河边享受生活。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生活场景,还赋予了它们特定的意义——芦苇湾(荻浦芦湾)是生命与精神的要津,暗示了在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哲学和精神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一种超脱、简单而又深刻的生活哲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精神的富足以及生活本质的真谛。

《赠溧水崔少府》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赠溧水崔少府》是一首赠别诗,通过描绘崔少府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自由、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复杂进行了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江上僧人的形象**:“江上见僧谁是了,修斋补衲日劳身”,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江边僧人劳作的图景,修斋补衲意味着生活简单朴素,每日辛勤。这里的“谁是了”含有询问之意,仿佛在问,谁能在这样的生活里找到解脱和满足?

2. **对比渔父**:“未胜渔父闲垂钓,独背斜阳不采人”,通过对比渔父的自在垂钓,凸显出僧人劳作的忙碌与辛劳。渔父独享夕阳,悠闲自得,而僧人却忙于补衣修斋,没有那份自在。

3. **风波与休息**:“纵有风波犹得睡,总无蓑笠始为贫”,这里的“风波”可以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即便是面对困境,渔父仍然可以安然入睡。而“蓑笠始为贫”则可能暗含对富有的世俗追求的讽刺,即过于追求物质的富足,反而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4. **生活的简朴与精神的追求**:“瓦瓶盛酒瓷瓯酌,荻浦芦湾是要津”,这一句描绘了崔少府的生活简朴而自在,通过简单的酒杯、瓦瓶来饮酒,暗示了他对精神生活和自然美景的追求,认为“荻浦芦湾”这样的自然环境是生活的要津,是心灵归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僧人和渔父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现代社会复杂、繁忙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简朴生活方式的推崇。杜荀鹤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忙碌和物质追求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批判。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