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iàn qián táng xiàn luó zhe zuò pàn guān

献钱塘县罗着作判官

作者:杜荀鹤 
jiā suí bīng jǐn wū kōng cún     shuì é níng róng jiǎn yī fēn
家随兵尽屋空存   税额宁容减一分
yī shí xuán yíng yóu kě guò     fù shū zhǎng jí bù kān wén
衣食旋营犹可过   赋输长急不堪闻
cán wú xià zhī sāng chōng zhài     tián fèi chūn gēng dú láo jūn
蚕无夏织桑充寨   田废春耕犊劳军
rú cǐ shù zhōu shuí huì dé     shā mín jiāng jǐn gèng yāo xūn
如此数州谁会得   杀民将尽更邀勋

《献钱塘县罗着作判官》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首句:“家随兵尽屋空存, 税额宁容减一分,”
这段描绘了一个战争后的场景。在战乱中,家庭成员随着军队的征召而散尽,屋子里只剩下空空的躯壳,家已荡然无存。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境况下,政府依旧维持着原本的税收标准,不允许有任何的减免,这无疑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 第二句:“衣食旋营犹可过, 赋输长急不堪闻,”
接下来,诗人转向描述了民众为了生存而面临的艰难。他们为了寻找食物和衣物而不断地忙碌,勉强维持生活。然而,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赋税的催缴总是急迫无比,使得原本就挣扎的民众雪上加霜,难以承受。

#### 第三句:“蚕无夏织桑充寨, 田废春耕犊劳军,”
这里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破坏。夏季本是农事繁忙,蚕丝生产的季节,然而由于战争,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养蚕和织丝活动,而他们的桑树却被用于充作战备物资。此外,春天原本应该是耕作的季节,但农民却不得不将牛犊用于军队的劳役,这使得农田荒废,农业生产陷入停滞。

#### 第四句:“如此数州谁会得, 杀民将尽更邀勋,”
最后,诗人发出强烈的质问,表达了对当时官僚阶层的讽刺和批判。在这样困苦的境况下,有多少州县的官员能理解民众的苦楚?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战争来获取战功,增加自己的声望,而完全不顾及百姓的生命和生计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后民众生活的艰辛和政府税收制度的严苛,以及农业生产受到的严重破坏,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战争带来的灾难。诗人以犀利的笔触和深情的关怀,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无良行径的批判。

《献钱塘县罗着作判官》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献钱塘县罗着作判官》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唐代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状况,通过对钱塘县基层官员罗着作判官的献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治理者的强烈期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背景与主题

诗中提及的“兵尽屋空”和“税额宁容减一分”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背景。杜荀鹤作为一位关注民间疾苦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基层治理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改变社会现状的强烈愿望。

### 情感与艺术手法

1.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诗人通过描绘百姓因战乱、赋税重压而生活的困苦,展现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关怀。同时,对治理者的不满与期待也隐约可见,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强烈呼吁。

2.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衣食旋营犹可过”与“赋输长急不堪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赋税之重与民生之艰难。
- **象征与隐喻**:如“蚕无夏织桑充寨”与“田废春耕犊劳军”,通过自然景象的改变隐喻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生活的凋敝。
- **直白与隐喻结合**:诗人一方面用直白的语言描述现实的残酷,另一方面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强化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意。

### 总结

《献钱塘县罗着作判官》不仅是对唐代末年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也是诗人杜荀鹤对治理者提出的一份警醒与呼吁。通过描绘民生的艰辛与社会的动荡,诗人在艺术上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后世治理者的启示,提醒他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不应忘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和期待。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