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í wāng míng fǔ shān jū

题汪明府山居

作者:杜荀鹤 
yín sòng yuè sēng guī hǎi yá     sēng xíng hún bù jué chéng shē
吟送越僧归海涯   僧行浑不觉程赊
lù yán shān jiǎo cháo hén chū     shuì yǐ sōng gēn rì sè xié
路沿山脚潮痕出   睡倚松根日色斜
hàn xī dù gāng yuán bào shù     qiè píng shèng làng lù qiào shā
撼锡度冈猿抱树   挈瓶盛浪鹭翘沙
dào cān chán hòu zhī wú shì     kàn yǐn qiū quán guàn ǒu huā
到参禅后知无事   看引秋泉灌藕花

《题汪明府山居》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题目是《题汪明府山居》,是杜荀鹤创作的一首描绘汪明府在山中居所生活情景的诗。这首诗从一个越僧归程的视角,描绘了汪明府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吟送越僧归海涯,僧行浑不觉程赊** - 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吟咏着送别越地僧人归向大海边的情景。"越僧"可能是指远离家乡、归向海涯的僧人,"程赊"意味着路程遥远。在这句中,诗人用"浑不觉"来强调僧人在行进过程中,似乎对长途跋涉没有明显的感受,暗示了僧人的内心平静和对旅途的不以为意。

2. **路沿山脚潮痕出,睡倚松根日色斜** - 这两句描绘了僧人归途中的自然美景。"路沿山脚潮痕出"表明山脚的路边,潮水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预示着海岸线的临近。"睡倚松根日色斜"则描绘了一幅僧人靠着松树根部,沉睡在斜阳下的宁静画面,暗喻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归途中对安宁和静谧的向往。

3. **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 - 这两句继续描绘僧人归途中的景象。"撼锡度冈"指的是僧人摇动着锡杖,穿过山冈。"猿抱树"描绘了猴子攀爬树木的场景,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挈瓶盛浪"表明僧人可能在海边拾取海浪中的瓶装物,"鹭翘沙"则是白鹭在沙滩上站立的景象。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和僧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僧人归途中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平静。

4. **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到参禅后知无事"意味着僧人通过参禅领悟了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真谛,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明白了世事无常,内心自然无所挂碍。"看引秋泉灌藕花"则描绘了僧人看泉水注入荷塘,滋润着莲花的场景,象征着生活就像这自然界的循环,充满了生命力与希望。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僧人智慧与生活的赞叹,以及对自然与禅学融合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以及对禅学智慧的向往和追求。

《题汪明府山居》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题汪明府山居》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静谧、禅意浓厚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平静与自足,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吟送越僧归海涯,僧行浑不觉程赊”**:首联以一位越地的僧人回归大海的旅程作为引子,通过“浑不觉程赊”(全然不知路途遥远)来铺垫下文,暗示了山中生活的平和与深邃。

2. **颔联“路沿山脚潮痕出,睡倚松根日色斜”**: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的自然环境。道路随着山脚蜿蜒,潮水的痕迹在路旁显现,而松树的根部成为休息之所。夕阳斜照,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和宁静的氛围,表现了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颈联“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通过“撼锡度冈”(僧人行走时摇动锡杖越过山冈)和“挈瓶盛浪”(僧人提着水瓶在浪花中盛水)的场景,展现了僧人行住坐卧的日常,以及与自然的亲近,猿猴抱树的场景更是增加了生动性和画面感,鹭鸟翘沙则体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和谐。

4. **尾联“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最后两句揭示了主题。经历了禅修之后,作者似乎认识到生活中的无事和宁静。参禅不仅让人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还能从自然中获得生活的启示。通过“看引秋泉灌藕花”(观赏山泉滋养着荷花的生长),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禅悟之乐的赞美,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禅意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杜荀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山中僧人平静自足的生活画卷,既是对汪明府山居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和、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颂扬。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