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ián jū jí shì

闲居即事

作者:杜荀鹤 
shān yī cǎo jī rǎn méi tái     shuāng yǎn yóu yōng xiàng sú kāi
山衣草屐染莓苔   双眼犹慵向俗开
ruò bǐ wú shī jū shì shàng     hé rú yě kè wò yán wēi
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
cái wén xī zhàng lí sān chǔ     yòu shuō suí yuán xiàng wǔ tái
才闻锡杖离三楚   又说随缘向五台
chéng zuì yín shī wèn chán lǐ     wèi shuí xū qù wèi shuí lái
乘醉吟诗问禅理   为谁须去为谁来

《闲居即事》古诗词释义:

《闲居即事》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自身生活状态和对“吾师”、“野客”、“禅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佛法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各句的大意解释:

1. **山衣草屐染莓苔, 双眼犹慵向俗开,**
这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状态:他穿着山间的衣服,脚踏着草鞋,衣服和草鞋上染上了青苔。他的双眼似乎对世俗的繁杂不屑一顾,表现出一种清高脱俗的态度。

2. **若比吾师居世上, 何如野客卧岩隈,**
与“吾师”相比,这里的“吾师”可能是指诗人的导师或高僧,也可能是诗人理想中的修行者。诗人自问,如果自己要像“吾师”一样生活在世间,是否还不如像“野客”那样,在山岩的隐蔽处静卧,过一种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

3. **才闻锡杖离三楚, 又说随缘向五台,**
“锡杖”是僧侣的象征,这句描述了诗人听说有人携带僧侣的象征物(锡杖)离开了长江流域(三楚),似乎在表明某种修行或旅程的开始。接着,“随缘”表明这些人是在顺应因缘变化下前往五台山(佛教圣地之一,位于中国山西省,以供奉文殊菩萨著称)。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随缘前往圣地修行的向往和羡慕。

4. **乘醉吟诗问禅理, 为谁须去为谁来,**
“乘醉吟诗”表明诗人有时在酒醉的状态下吟咏诗歌,这可能是他放纵自我、表达情感的方式。在醉意中寻求禅理的探讨,反映出他虽然表面上远离世俗,但内心深处仍对佛法、生活哲学有所追求。最后的“为谁须去为谁来”则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性,似乎在思考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还是出于自我驱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修行、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俗与超然之间的抉择和探索。

《闲居即事》古诗词赏析:

杜荀鹤的这首《闲居即事》流露出诗人深沉的隐逸情怀和对佛教禅理的体悟。让我们逐句赏析:

1. **山衣草屐染莓苔**: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穿着自然朴素的衣物和草鞋,脚下的鞋子因长时间行走而鞋面和鞋底沾满了莓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与世无争的态度,预示着他远离尘嚣,过着隐逸的生活。

2. **双眼犹慵向俗开**:诗人的眼睛仿佛不愿意睁开去接触世俗的尘嚣,暗示了他对于尘世的疏离感和对自然、静谧生活的向往。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和对现实的逃避。

3. **若比吾师居世上,何如野客卧岩隈**:诗人用“吾师”比喻自己对佛教或禅宗思想的追求与实践,通过与“野客”(可能是大自然中的隐士)的对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自己对清净、自然生活方式的认同与向往。

4. **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这两句描述了朋友或弟子离别的情景。从“三楚”到“五台”,从一处到另一处,暗示了佛教修行者的行脚生活,强调了佛教修行中的“随缘”理念,即无论在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修行。

5. **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诗人以醉酒吟诗的形式,表达了对禅理的探索与思考。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冲动,更是一种对人生、对存在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为谁须去为谁来”则引发了对行动目的的反思,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意义的追问,以及在追寻精神满足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微妙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自然与禅理的深刻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反思。杜荀鹤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也传递了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深刻见解。

杜荀鹤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