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iāng fēi yuàn

湘妃怨

作者:王贞白 
bó mìng tóu yù bái     pín nián jià bù chéng
薄命头欲白   频年嫁不成
qín é wèi shí wǔ     zuó yè shì gōng qīng
秦娥未十五   昨夜事公卿
qǐ yǒu jī zhù lì     kōng chuán gē wǔ míng
岂有机杼力   空传歌舞名
qiè zhuān xiū fù dé     méi shì què xiāng qīng
妾专修妇德   媒氏却相轻

《湘妃怨》古诗词释义:

王贞白的《湘妃怨》是一首表达女子对不公命运与婚姻困境的悲愤之作。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薄命头欲白**:此句描述了女子的不幸遭遇,虽然年华尚轻,却已头发斑白,暗喻其经历的岁月不长却充满艰辛,反映了其命运的悲惨。

2. **频年嫁不成**:说明女子多年来多次试图结婚,但始终未能如愿。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婚姻的重重阻碍,以及女子个人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

3. **秦娥未十五,昨夜事公卿**:秦娥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丽女子,这里借指女子虽然未到十五岁的少女,却在昨晚成为了权贵(公卿)的配偶。这一句暗示女子可能通过某种非正常途径嫁入高门,但所指的具体途径并不明确,可能是基于美貌、权势的联姻,或者是非正当的交易。

4. **岂有机杼力,空传歌舞名**:机杼力指织布的技艺,比喻女子有实际的劳动技能。空传歌舞名则指女子仅仅以美貌和歌舞技能闻名,并未依靠自己的才智或技艺获得认可。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才能的忽视,以及女子在社会角色中的局限。

5. **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妾指在古代社会中地位低于正妻的配偶。这句话表达女子专心于女性应有的德行和修养,如礼仪、孝顺等,然而媒人(介绍婚姻的人)却对她轻视或不公正对待。这反映了婚姻习俗中的性别偏见,以及媒人可能受到的外界影响或个人偏见。

整体来看,《湘妃怨》通过女子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地位和自我实现方面的诸多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不公命运和性别偏见的深切同情。

《湘妃怨》古诗词赏析:

《湘妃怨》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贞白所作,其内容充满了对社会不公与人性悲凉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湘妃的形象为依托,实则揭示了社会中底层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她们在封建礼教、经济困境以及传统观念下的无助与挣扎。

首句“薄命头欲白,频年嫁不成”,开篇即道出了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头已斑白,多年却仍未能嫁出去,这是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无奈的直接表达。这种对女性命运的描述,暗示了社会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对女性婚姻选择的严格限制,导致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接着“秦娥未十五,昨夜事公卿”,揭示了年龄不相匹配的婚姻现象,秦娥虽年仅十五,却被迫与年龄差距巨大的公卿成婚,这不仅是对女性权利的剥夺,也是对她们尊严和选择的践踏。这里反映了社会中的权贵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弱势群体的陋习。

“岂有机杼力,空传歌舞名”这一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评价标准。女性被要求拥有才能(机杼力,指纺织技术),但却因无法展现(空传)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相反,她们的歌舞才能反而成为了社会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她们在其他方面的价值。

“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这一句直指社会对女性道德修养的看重,而对她们其他方面的才能与价值的忽视。媒氏(负责介绍婚姻的人)的轻视,不仅体现在对女性能力的忽视,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定,即她们只能是贤妻良母的形象,而不能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

整首诗通过湘妃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种种不公和挑战,以及她们在社会结构中被边缘化的现实。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中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护的呼唤。

王贞白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