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iǎo fā xiāo guān

晓发萧关

作者:王贞白 
wú jiǔ fàn jīn jú     dēng gāo dàn yì qiū
无酒泛金菊   登高但忆秋
guī xīn suí lǚ yàn     wàn lǐ zài cāng zhōu
归心随旅雁   万里在沧洲
cán zhào míng tiān què     gū zhēn gé yù gōu
残照明天阙   孤砧隔御沟
shuí néng sī luò mào     liǎng bìn yǐ tiān chóu
谁能思落帽   两鬓已添愁

《晓发萧关》古诗词释义:

这首《晓发萧关》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创作的,表达了一种离愁别绪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我们逐段解析每一句的含义:

1. **无酒泛金菊, 登高但忆秋, 归心随旅雁, 万里在沧洲, 残照明天阙, 孤砧隔御沟**。
- **无酒泛金菊**:没有美酒,只有一丛金黄的菊花在旁。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没有酒可以慰藉旅途的孤寂,只能以自然景色为伴。
- **登高但忆秋**:在高处只想着秋天的景色。这里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旅途中,心中也时刻挂念着家乡的秋景,体现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 **归心随旅雁**:归乡的心随着南迁的鸿雁而飞。用鸿雁南飞象征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渴望回归家乡的心情。
- **万里在沧洲**:即使身在万里之遥,心依然挂念着家乡那片沧洲。这里的“沧洲”可能是借指诗人想象中家乡宁静而广阔的土地,强调了诗人的思乡情深。
- **残照明天阙**:夕阳即将落下,照亮了天边的宫殿。天阙,常用来比喻皇宫或天宫,这里可能象征着家乡的皇宫或象征着理想中的归宿,表达诗人对家乡的向往。
- **孤砧隔御沟**:远处传来独立的砧声,声音隔着御沟传入耳中。砧声,通常指的是捣衣的声音,常常与离别、思念之情联系在一起。御沟,古代皇城的护城河。这里暗示诗人思念家乡的亲人,而这种思念在寂静的夜晚更加深刻。

2. **谁能思落帽, 两鬓已添愁**。
- **谁能思落帽**:谁能理解这如落帽般沉重的思念?这里可能借用古时文人出行戴帽,帽落则表示忧愁的故事,象征诗人的忧思。
- **两鬓已添愁**:两鬓的白发又添了几根愁绪。诗人用年华的老去象征着内心的愁苦和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季节变换、归心和离愁等元素,细腻地描绘了诗人离别家乡、在外漂泊时的孤独、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晓发萧关》古诗词赏析:

《晓发萧关》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清晨从萧关出发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时间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晓发萧关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情感的铺陈,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首联“无酒泛金菊,登高但忆秋”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孤寂的早晨景象。没有酒的陪伴,只有金黄的菊花与登高远望的行动,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对季节变迁的敏感。这里的“泛金菊”既指菊花的金黄色,也暗示了菊花的盛开,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一联中“无酒”的设置,也许象征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寄托的状态。

颔联“归心随旅雁,万里在沧洲”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思绪。诗人的心随着远行的鸿雁而漂泊,飞向了万里之外的沧海之滨。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归心”比作随旅雁迁徙,既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也暗示了对自由和远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坚持的理解。

颈联“残照明天阙,孤砧隔御沟”描绘了日出前后的景象。天边的残照映衬着城门,仿佛预示着新的开始。而远处传来的一声声孤零零的砧声,通过御沟的隔阂,传递出一种孤独和宁静的氛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美,也蕴含了诗人对时间和变化的深刻洞察。

尾联“谁能思落帽,两鬓已添愁”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在这样一个清晨,诗人思考着是否有人会因自己的不羁和对自由的追求而烦恼,同时感叹自己已两鬓斑白,岁月不待人。这一联借用了陶渊明“落帽”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时间流逝的深沉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综上所述,《晓发萧关》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由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孤独与坚持的体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王贞白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