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ù shān sì

宿山寺

作者:张蠙 
jìng shì tán xuán zhǐ     qīng xiāo dú xì tīng
静室谭玄旨   清宵独细听
zhēn shēn fēi yǒu xiàng     zhì lǐ běn wú jīng
真身非有像   至理本无经
zhōng dìng yáo wén shuǐ     lóu gāo bié jiàn xīng
钟定遥闻水   楼高别见星
bù jiào rén chù huì     piān shuō cǐ shān líng
不教人触秽   偏说此山灵

《宿山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宿山寺》由唐代诗人张蠙创作,通过描述夜晚在山中寺庙中所经历与感受到的氛围和思绪,表达了一种对道家哲学及自然境界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各句的逐段解释:

**首句:“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独处在宁静的禅室中,听着关于玄奥道理的谈论,在清净的夜晚细心聆听。这里的“静室”与“清宵”营造了一种静谧与清新的环境氛围,而“玄旨”则暗示了道家或佛教中关于宇宙本源、生命意义等深奥的道理。

**次句:“真身非有像,至理本无经”**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对于真身和至理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存在并不依赖于物质的形像,即“真身非有像”,真正的真理也不在于文字的经典之中,即“至理本无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信仰与知识体系的一种反思,强调了内在精神与真理超越了外在形式与传统教条。

**第三句:“钟定遥闻水,楼高别见星”**
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听钟声在远处回荡,仿佛在与流水共奏,以及在高楼上独见夜空中的星辰,来象征内在精神与外界自然的和谐共鸣。钟声与流水的比喻,或许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而“楼高别见星”则可能是诗人对独特视角下所见景象的描述,比喻内在精神的深度与广度,能够在高远的视角下“看见”平常所忽视的真理。

**尾句:“不教人触秽,偏说此山灵”**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寺之灵性的感悟。他认为,山寺能净化人心,让人们远离尘世的污秽与困扰,因此它显得格外灵异。这里不仅是在赞美山寺的自然环境之美,更是借以表达山寺作为精神避风港的意义,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在山中寺庙的静谧景象,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道家哲学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的思考,也隐含了对个人内心世界与自然世界和谐共生的向往。

《宿山寺》古诗词赏析:

张蠙的《宿山寺》通过描绘在山寺中静夜独听道学,体验到的超脱世俗的境界,展现出作者对修行和真谛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心灵的净化和精神追求的主题。

首联“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营造了一种宁静庄严的氛围,暗示了在深山古寺中的修行者开始了自己的内心之旅。这里,“玄旨”指的是深奥的哲理或道义,通过“独细听”强调了修行者专注倾听、寻求真理的虔诚与决心。

颔联“真身非有像,至理本无经”揭示了修行的精髓在于直接体验,而非依赖外在的形像或文字记载。这里的“真身”可能是指内心的本真状态或真实的自我,“至理”则指宇宙的真理或普遍的法则,它强调了通过内在的觉醒和体验去领悟真谛,而非仅仅从书本知识中获取。

颈联“钟定遥闻水,楼高别见星”描绘了山寺夜景的宁静和壮丽。钟声在远处回响,似乎与溪流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意象。高楼之上,可以见到夜空中的星星,仿佛在提醒着修行者,即使在寂静深山,也能感受到宇宙的宏大与生命的渺小,激发了对宇宙真理的向往与探索。

尾联“不教人触秽,偏说此山灵”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山寺清新的环境以及精神净化效果的赞美。这里,“触秽”可以理解为受到世俗杂念或污染,而“山灵”则象征了山寺内在的精神力量,能够帮助修行者净化心灵,远离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升华与和谐。

整体来看,《宿山寺》通过描绘山寺的环境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对精神追求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纯洁和真理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体验的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和共鸣。

张蠙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