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ǔ jiāng mù chūn shū shì

九江暮春书事

作者:曹松 
běi bǐ zhēng nán jǐn     shī chóu mǎn qù chéng
北鄙征难尽   诗愁满去程
fèi cháo qīn shāo sè     huāng zhǒng rù chú shēng
废巢侵烧色   荒冢入锄声
dòu yě hé liú zhuó     lí yún qì rì míng
逗野河流浊   离云碛日明
bīng zhōu róng lěi dì     jiǎo dòng yǐn fēng shēng
并州戎垒地   角动引风生

《九江暮春书事》古诗词释义:

《九江暮春书事》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述九江暮春时节的景物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过去的怀念。下面逐句解释:

1. **北鄙征难尽,诗愁满去程**:诗的第一句“北鄙征难尽”可能指的是北方边疆的战争已经停止或即将结束。然而,“诗愁满去程”则说明了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这些愁绪伴随着他的旅程。这里的“诗愁”不仅仅指的是诗作时的创作之苦,更多的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忧虑和内心的悲痛。

2. **废巢侵烧色,荒冢入锄声**:第二句描述的是破败的鸟巢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荒凉,而远处的荒冢(坟墓)在农夫耕作的锄头声中显得格外醒目。这几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战争过后,家园荒废、生灵涂炭的景象,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

3. **逗野河流浊,离云碛日明**:这里的“逗野河流浊”描绘了河流在田间蜿蜒流淌,河水浑浊,可能暗示着战后的土地遭到了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而“离云碛日明”则可能是指天空中升起的离别云朵,远处的太阳在风沙弥漫的沙漠中显得格外明亮,暗示着离别、漂泊或远方的景象,可能与诗人思乡或对未来的期待有关。

4. **并州戎垒地,角动引风生**:最后两句提到并州(古地名,大致在今山西、河北一带)的军事要地,军营(戎垒)在战斗中的响亮号角声(角动)带动了周围的风声。这不仅是对战场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军事行动的剧烈。这里的“风生”可能象征着战争的余威仍未散去,或是暗示着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感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述暮春时节九江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后社会变迁的深刻观察,对故乡和过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九江暮春书事》古诗词赏析:

曹松的《九江暮春书事》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九江的景象,充满了浓郁的悲凉氛围,通过描写战争后的残破景象,传达了对战争的沉痛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以下是逐句赏析:

1. **北鄙征难尽,诗愁满去程**:诗的开篇即点明了背景——北方边境的征伐并未停止,诗人满载着对战争的愁思踏上归途。这里的“北鄙”代表北方边境,而“去程”则是指诗人离开战争之地,返回家乡的路途。通过“诗愁”,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行动结合,既表明了他内心的沉重,也预示了接下来诗句中将出现的景象。

2. **废巢侵烧色,荒冢入锄声**:这两句描绘了战争过后荒凉的景象。废弃的鸟巢被火烧过的痕迹所侵蚀,失去了生命的迹象;荒冢(墓地)在农夫的锄头声中显得更加凄凉。通过“废巢”和“荒冢”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对自然和生命带来的破坏。

3. **逗野河流浊,离云碛日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荒凉与混乱。河流因为战争而变得浑浊,失去了原有的清澈;而天空中飘荡的云朵与地面上的沙丘(碛)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明亮,另一方面却充满了战后的阴霾。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改变,也暗含了战争的残酷。

4. **并州戎垒地,角动引风生**:诗句的末尾点明了战争的地点——并州(古代地名,大致指今山西太原一带),并州是古代的军事重镇。在这里,战争的号角响起,不仅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不息,也暗示了战争对这片土地和人们生活的持续影响。最后一句“角动引风生”,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声音所引发的自然现象,增强了诗歌的氛围,同时也隐喻了战争的威力与不可忽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战争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得以抒发,让读者在感受诗中凄美景象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曹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