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í zhù shān sēng

贻住山僧

作者:曹松 
xiāng mén jiē jù lěi     huà jiǎo jiān qīng zhōng
香门接巨垒   画角间清钟
běi gù yī hé qiào     xī sēng duō cǐ féng
北固一何峭   西僧多此逢
tiān chuí wú jì hǎi     yún bái jiǔ qíng fēng
天垂无际海   云白久晴峰
dàn mù rán dēng wài     tāo tóu zhèn zhé lóng
旦暮然灯外   涛头振蛰龙

《贻住山僧》古诗词释义:

曹松的《贻住山僧》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拜访山中僧侣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观和对山中僧侣的感慨。以下是逐句解释:

**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

“香门”指的是寺庙入口处的香气之门,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内的香炉香气与山林的清新空气交织在一起。“接巨垒”可能指的是山峦连绵,与寺庙相对应。整体表达的是山间寺庙与壮丽山景的和谐共存。

“画角间清钟,” “画角”在古代指古代战场上的号角声,这里可能借指寺庙中的钟声,与“清钟”相映成趣。这两句描绘了山间寺庙在宁静中散发出的庄严肃穆,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

“北固一何峭”描述了北面山峰的峻峭险峻,可能指的是北边的山脉,与寺院相对应,表现出山与寺之间的对比美。

“西僧多此逢”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遇到的僧侣往往对生活和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这表达了作者对山中僧侣生活状态的赞赏和向往。

**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

“天垂无际海”运用比喻手法,将天空比作无边无际的海洋,描绘了天空的辽阔和深远,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

“云白久晴峰”描述了山峰在长时间晴朗天气下的景象,白云缭绕,山峰被白云覆盖,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圣洁的氛围。这里表达了山中自然之美的纯净与深邃。

**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旦暮然灯外”可能是指日出和日落时,山中的僧侣会在灯前诵经或修行,给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状态。这里表达了僧侣日常修行的宁静和专注。

“涛头振蛰龙”可能是在比喻僧侣通过内心的力量,如同海浪中的龙一样,虽然在外界看来平静,但内心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和智慧。这表达了作者对僧侣内心世界深刻理解的感慨,以及对内在精神力量的尊重和敬畏。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间寺庙与壮丽自然景观的融合,展现了僧侣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贻住山僧》古诗词赏析:

这首《贻住山僧》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住山僧生活的环境和日常情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联“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起笔以“香门”象征佛教圣地的庄严与神秘,与“巨垒”相对,形成对比,一方面暗示了寺庙的宏大壮观,另一方面可能暗喻着世间的纷扰与佛教超脱世俗的理念。画角(古代的号角)与清钟的交织,既有军事的警醒之感,又有佛教禅定的宁静氛围,形象地描绘出住山僧生活环境的独特之处。

2. **颔联“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此联通过“北固”与“峭”字的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寺庙所处地理位置的险峻与壮丽,同时也引出“西僧多此逢”的情境,暗示住山僧与外界的相对隔绝,强调了僧侣与自然、与世隔绝的修行生活。

3. **颈联“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这一联以广阔的海面和高耸的晴空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浩瀚与宁静,与前两联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住山僧所处环境的壮美与超脱。无际的大海与白茫茫的云雾,形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象征着僧侣内心的广阔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悟。

4. **尾联“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最后两联转而描写僧侣日常的生活状态,通过“灯”象征夜间的修行和内心的光明,与前文的壮丽自然景观形成对比,强调了僧侣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平静。尾句“涛头振蛰龙”则以神话般的形象,寓指在僧侣的修行中,内心的波澜和潜在的力量被激发和释放,暗示了通过禅修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个人心灵得以升华。

整体上,《贻住山僧》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住山僧生活的环境之美,更表达了诗人对僧侣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敬仰和赞美,是一首既富有自然美景的描绘,又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

曹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