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sēng rù lú shān

送僧入庐山

作者:曹松 
jì jì yīn xī shuǐ shù tái     chén zhōng jiàng dé kǔ yín lái
寂寂阴溪水漱苔   尘中将得苦吟来
dōng fēng dào shì rú xiāng wèn     xiàn lìng ér jīn bù xìng méi
东峰道士如相问   县令而今不姓梅

《送僧入庐山》古诗词释义:

曹松的《送僧入庐山》这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送僧人前往庐山的情景,同时蕴含了一定的哲理。下面对诗的各句进行逐段解释:

1."寂寂阴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
这句诗描述了一条静寂的溪流,溪水潺潺地冲刷着岸边的苔藓。这里的“寂寂”描绘了环境的安静,而“阴溪水漱苔”则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给人以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尘中将得苦吟来”则暗示了僧人可能即将从尘世的烦恼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修行,通过“苦吟”来表达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里的“苦”也有着深入思考、反省和探索的含义。

2."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这句诗在诗中起到了转折和引申的意义。如果说前面的诗句描绘了僧人即将开始的旅程,那么这一句则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询问的预想。假设东峰的道士问起僧人,诗中以“县令而今不姓梅”来回答,这里的“县令”可能是对僧人身份或过去生活的比喻,而“不姓梅”则是说僧人已经舍弃了世俗的名望与身份,他已经从官场上卸下了职务,从“梅”姓换成了佛教僧人的身份。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僧人对过去世俗生活的放下,也预示了他进入庐山后可能经历的精神升华与修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前往庐山的场景,以及对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过去生活的回顾,表达了对僧人追求精神解脱和内在修行的敬意,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送僧入庐山》古诗词赏析:

曹松的这首《送僧入庐山》在唐诗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隐逸与送别诗的韵味。通过这首诗,曹松描绘了僧人独自穿越阴溪、吟诵经文的场景,暗含了对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寓含了送别之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寂寂阴溪水漱苔”**:开篇以“寂寂”二字营造出一种宁静、孤寂的氛围,同时“阴溪”和“水漱苔”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苔藓的生长状态,形象地描绘出僧人所行走的环境。这里的“漱苔”描绘出溪水缓缓流过苔藓的声音,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静谧之美。

2. **次句“尘中将得苦吟来”**:这句诗将僧人从尘世中出走与苦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暗示了僧人对世俗生活和尘世烦恼的摆脱。这里的“苦吟”既是对僧人对经文的专注与深入,也暗含了对诗人自身对诗歌创作的苦心与追求,同时反映了僧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3. **第三句“东峰道士如相问”**:此句承上启下,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僧人可能遇到的其他修行者的可能问答。这种安排巧妙地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对僧人所追寻的更高精神境界的想象,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4. **末句“县令而今不姓梅”**:这句诗看似普通,实则富含深意。它以对过去(县令姓梅)的回忆与现在的对比,隐喻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现在(或未来)转变的期待。通过这样的转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也寄托了对未来精神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不姓梅”既可理解为姓名的变更,也可能象征身份、地位乃至生活态度的改变,暗示着作者对于个人修行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曹松的《送僧入庐山》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佳作,通过对僧人独自修行过程的描绘,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和谐关系的探索。

曹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