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āo yún

梢云

作者:曹松 
dé zhào qiū qiáng lèi què pín     ruò wú gōng dào yě wú yīn
得召丘墙泪却频   若无公道也无因
mén qián sòng chì zhū yī lì     xí shàng xián bēi bì luò rén
门前送敕朱衣吏   席上衔杯碧落人
bàn yè shēng gē jiào ní yuè     píng míng táo xìng fàng shāo chūn
半夜笙歌教泥月   平明桃杏放烧春
nán shān suī yǒu guī xī lù     zhēng nà chóu ēn wèi shā shēn
南山虽有归溪路   争那酬恩未杀身

《梢云》古诗词释义:

曹松的这首诗《梢云》(又名《忆江南·南乡子》),创作于晚唐时期,以“梢云”作为标题,可能寓意着诗人通过云层的意象来象征人生的艰难与出路。全诗以第一人称讲述,表达了一个深感不公、渴望公正、寻求出路,却最终无奈地无法摆脱某种命运的人的心态。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得召丘墙泪却频, 若无公道也无因**:诗人本以为能得到君主的召见和重用,却因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而泪流满面,这种不公使他内心的呼唤更加强烈,表明他内心深处对公正的渴望。

2. **门前送敕朱衣吏, 席上衔杯碧落人**:在门前有身着朱衣(象征官吏)的使者送来皇帝的敕命,而在宴席上与尊贵宾客举杯畅饮,这两幅画面对比强烈,显示出诗人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却充满无奈和落寞。门前的使者代表官方的认可,但真正的认可似乎只是虚妄,宴席上的欢愉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尊荣。

3. **半夜笙歌教泥月, 平明桃杏放烧春**:半夜时分,笙歌缭绕,月色被乐声所掩盖,仿佛是月也随着歌声在泥泞中流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混乱和无奈。而次日清晨,桃杏花开,像是春天的火焰般热烈,喻示着生命中的美好与希望,但这种美好似乎只能暂时存在,无法持久。

4. **南山虽有归溪路, 争那酬恩未杀身**:南山上有归途的小溪,象征着诗人想要回归正道、找寻出路的愿望。然而,诗人感叹,即使知道有路可走,也无法真正摆脱君主的恩赐和束缚,无法逃离那种需要为恩赐而活的命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以及对摆脱不公命运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公正、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命运的妥协。

《梢云》古诗词赏析:

曹松的这首《梢云》(即《嘲》,据诗题解释),是一首具有深意的讽刺诗。曹松生活于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这首诗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与讽刺。

首句“得召丘墙泪却频”开篇即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正现象。这里“丘墙”比喻地位低下、无权势的人,“得召”意味着得到官府的召见,但“泪却频”则暗示这些人即使得到机会也难以改变命运,常常因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感到绝望和痛苦。

接着的“若无公道也无因”直指问题的核心——缺乏公正。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即使人们努力争取机会,也往往难以获得公平对待,结果往往取决于权势和关系。

“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描绘了社会上层与底层的鲜明对比。在权力和财富的庇护下,有权势者(“朱衣吏”象征权力与地位)可以随意享用荣华富贵,而平民(“碧落人”象征普通百姓)却在权利面前无能为力。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进一步揭示了权贵们的奢侈生活与普通百姓的苦楚形成鲜明对比。权贵们夜以继日地纵情享乐,而普通百姓却在春天的美景中挣扎求生。

最后,“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忧虑。即使有人想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命运(“归溪路”暗示改变现状),但在腐败与不公的社会中,他们往往难以逃脱被压榨的命运(“争那酬恩未杀身”意味着在努力回报恩人或社会的同时,自己却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甚至牺牲生命)。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深邃的思考,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对当时社会的不公正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讽刺与批判。曹松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对整个社会结构的质疑和不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强烈追求。

曹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