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qíng jì
道情偈
nà yī xiàn cū xīn shì yuè zì bǎ duǎn chú chú gǔ duò |
衲衣线粗心似月 自把短锄锄榾柮 |
qīng shí xī biān tà yè xíng shù piàn yún suí liǎng méi xuě |
青石溪边踏叶行 数片云随两眉雪 |
shān tóng mào wán míng qǐ qǐ fàng huǒ shāo shē cǎi yá mì |
山童貌顽名乞乞 放火烧畬采崖蜜 |
dān tóu hé wù dài shān xiāng yī luó bái xùn yī luó lì |
担头何物带山香 一箩白蕈一箩栗 |
《道情偈》古诗词释义:
这首《道情偈》是由贯休所作的一首诗,诗句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生活以及修行的深刻理解。下面是逐段解释:
1."衲衣线粗心似月, 自把短锄锄榾柮,"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的衣着简朴(“衲衣”指僧人的衣袍),他亲自使用短锄(“短锄”)劳作。这里的“心似月”则是比喻诗人内心的纯净如月,对物质生活保持淡然,专注于内心修为。
2."青石溪边踏叶行, 数片云随两眉雪," 描述了诗人在青石溪边行走的情景,叶子在他的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同时,几片云彩轻盈地跟随在他的两眉之间,象征着他的思绪如云般自由飘逸,与自然和谐相处。
3."山童貌顽名乞乞, 放火烧畬采崖蜜," 这句提到山间顽皮的儿童(“山童”)用火烧垦地(“畬”),是为了采集崖上的蜂蜜。这虽然是儿童玩耍的行为,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自然的活力。
4."担头何物带山香, 一箩白蕈一箩栗," 这句诗描绘了山中人带着山中特有的香气(“山香”)归来,他的担子上装满了白色的蘑菇(“白蕈”)和栗子。这里的“山香”不仅指食物的香气,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感情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贯休的这首《道情偈》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与生活中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
《道情偈》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道情偈》是一首充满自然和谐与超然禅意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主题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日常,通过他独特的生计方式和内心世界,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主题。贯休将道情与偈颂的形式结合,既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也透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 意象与象征
1. **衲衣线粗心似月**:开篇就以“衲衣”这一象征隐士生活简朴的衣物起笔,用“线粗”表现生活之简朴,而“心似月”则暗示内心的纯净与明亮,与世俗的纷扰形成对比。
2. **短锄与榾柮**:短锄象征着农耕生活,榾柮(干燥的柴火)则预示着柴火的燃烧,暗含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与自然界的循环。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物质循环的理解和尊重。
3. **青石溪边踏叶行**:青石与溪水构成了自然的背景,落叶的踏行则是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感受,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脚步与自然的融合。
4. **数片云随两眉雪**:云随云散,象征着变幻莫测的自然界,而两眉之雪则与云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与感受。
5. **山童貌顽名乞乞**:山童的形象充满童真与朴素,与隐士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的童心未泯,对纯真与自然的向往。
6. **放火烧畬采崖蜜,担头何物带山香**:放火烧畬象征着农事活动,采崖蜜则表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这些活动与“山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活的甜美与自然的美好。
7. **一箩白蕈一箩栗**:最后以“白蕈”与“栗”作为隐士日常食物的象征,不仅展现了生活所需,也暗示了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与珍惜。
### 总结
贯休的《道情偈》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这首诗以自然界的元素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贯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与世隔绝、充满和谐与宁静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