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huái èr sān cháo yǒu

怀二三朝友

作者:贯休 
cǎo mù yì yǒu xìng     yǔ wǒ jiāng bù bié
草木亦有性   与我将不别
wǒ ruò shì cǎo mù     chéng dào wú shí jié
我若似草木   成道无时节
shì rén bú huì dào     xiàng dào què chēn dào
世人不会道   向道却嗔道
shāng jiē cǐ bèi rén     bǎo shān bù dé bǎo
伤嗟此辈人   宝山不得宝

《怀二三朝友》古诗词释义:

作者贯休的这首诗《怀二三朝友》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让我们逐段解析这首诗的意思:

1. **草木亦有性,与我将不别**:这首诗开篇以“草木亦有性”开始,认为连草木都有其固有的本质和特性,与人的本性并不相异。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万物本性的平等和尊重,暗示人与自然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

2. **我若似草木,成道无时节**:接着作者假设自己若能像草木一样,无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然而然地生长和成熟,暗示自己追求的是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的“成道”之路。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无拘束的追求。

3. **世人不会道,向道却嗔道**:这里揭示了作者对于自己追求的“道”(通常指道德、修行之道)与世俗观念之间的冲突。在世俗眼中,“道”可能被视为不切实际或难以理解,甚至被误解或嗤之以鼻。这反映了作者在精神追求上与外界的格格不入。

4. **伤嗟此辈人,宝山不得宝**: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周围人的感慨。他认为这些人就如同在宝山前却无法发现宝藏一般,错失了真正的价值。这里的“宝山”象征着精神的财富或真正的智慧、真理,而“此辈人”则是指那些没有认识到这些价值的人。这体现了作者对世人盲目、浅薄的批判,以及对真正智慧或精神追求的渴望。

综上所述,贯休在这首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真理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理解与精神追求之间冲突的感慨。他通过“草木”与“世人”的对比,反映了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正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呼唤。

《怀二三朝友》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怀二三朝友》是一首充满深刻哲理与感慨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界草木的观察与比喻,探讨了人生哲学、修行与世俗理解的悖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象征与对比**:作者以“草木亦有性”开篇,将自然界中看似无意识的植物与“我”对比,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内在的相似性。这种对比手法在诗中多次出现,旨在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

2. **自我反省**:“我若似草木,成道无时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行为与选择的反思。他认为,如果自己能像草木一样顺应自然规律生长,那么“成道”(即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人生目标)便无需等待特定的时机。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修行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3. **批判与讽刺**:“世人不会道,向道却嗔道”,这里批评了世俗社会中对道的理解存在偏差,人们往往对真正的道义持怀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却在实际行动中遵循一套与之相悖的逻辑。这种批判不仅指向外部社会,也隐含了作者对自身信仰与世俗观念冲突的反思。

4. **情感与感慨**:“伤嗟此辈人,宝山不得宝”,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宝山(草木的生长之地)与人们的精神追求,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与理想状态之间差距的感慨。这不仅仅是对“宝山不得宝”的感叹,更深层地表达了对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得平衡的思考。

综上所述,贯休的《怀二三朝友》不仅仅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歌,更是一篇深具哲学思考与情感表达的作品。通过自然界的草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作者探讨了人生追求、修行方式、社会认知以及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等多重主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理解世界的视角。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