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í sù chán shī yuàn

题宿禅师院

作者:贯休 
cóng zhī wú yuǎn jìn     mù luò qù mǐn chéng
从知无远近   木落去闽城
dì rù wú zhū sú     guān é jiǎ yǐ jīng
地入无诸俗   冠峨甲乙精
shān duō gāo xìng luàn     jiāng zhí hǎo fēng shēng
山多高兴乱   江直好风生
jiǎn fǔ qīng wú shì     wéi yīng jiàn mí héng
俭府清无事   唯应荐祢衡

《题宿禅师院》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描绘了一幅禅师院的宁静与超脱的图景。逐段解释如下:

1."从知无远近,木落去闽城,地入无诸俗":这四句诗描绘了禅师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外界的关联。首句“从知无远近”表明禅师院所在之地远离尘嚣,不为外人所熟知。次句“木落去闽城”说明这个地方与福建省的某城市(“闽城”)相隔不远,通过“木落”(秋日落叶)的季节景象,暗示了禅师院远离尘嚣、自然环绕的环境。第三句“地入无诸俗”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远离世俗的喧嚣与尘世的纷扰,让人感受到禅师院的宁静与超脱。

2."冠峨甲乙精,山多高兴乱,江直好风生":这四句描绘了禅师院周边的自然景色。首句“冠峨甲乙精”使用了一种类比,形容山峰之高峻如同帽子一般,体现了山的雄伟壮丽。次句“山多高兴乱”用“高兴乱”来形容山中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即山中植被繁茂,自然景色丰富多样,充满生气。第三句“江直好风生”描绘了江边的景象,江水平直,清风拂过,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

3."俭府清无事,唯应荐祢衡":最后四句诗表达了对禅师院和禅师的敬仰之情。首句“俭府清无事”暗示禅师院的管理井然有序,生活节俭,清净无杂事,体现出禅师的修行生活注重内在的平静与简朴。次句“唯应荐祢衡”则运用典故,提到祢衡(汉末文学家),暗示禅师可能具有非凡的才华与智慧,或是在某种程度上如同祢衡一样,被世人所推崇。这里的“荐”字,表现出对禅师的高度赞誉和尊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禅师院及周边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禅师的赞颂,展现了禅宗修行者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智慧与境界的敬仰之情。

《题宿禅师院》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这首《题宿禅师院》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充满着自然之美和禅意的深沉。贯休(约832年-912年),唐代著名僧人、诗人,其诗多带有禅宗的意蕴,这首诗也体现了这种风格。

### 分析:

1. **首联**:“从知无远近, 木落去闽城”,起笔就展现出一种宏观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从知”一词带出了一种宇宙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意识,强调了自然界的广袤和禅宗中所追求的无边宇宙观。“木落去闽城”则通过具体的景象(秋天的落叶)描绘出从繁华的都市走向静谧的自然环境的过程,预示着接下来将进入禅宗的静谧与深邃。

2. **颔联**:“地入无诸俗, 冠峨甲乙精”,这一联将自然景观与禅宗的修行理念相结合。通过“无诸俗”和“冠峨甲乙精”来描述禅师院所处环境的静谧与庄严。这里的“无诸俗”不仅指的是远离尘嚣的物质世界,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纯净与超脱。“冠峨甲乙精”可能暗指禅师的修行境界,通过峨冠比喻高深的智慧,甲乙精则可能寓指修行的层次与成就。

3. **颈联**:“山多高兴乱, 江直好风生”,这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动态之美。山峦的“高兴乱”不仅表现了山川的壮丽与生机,也暗示着禅宗中所追求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江直好风生”则通过江水的平直与轻风的吹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界的和谐。

4. **尾联**:“俭府清无事, 唯应荐祢衡”,这联通过“俭府清无事”描述了禅师院的日常与环境的清静,强调了禅修生活中的简单与清静,这种生活方式与世人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而“唯应荐祢衡”则是借用了祢衡(东汉末年文学家,以才华横溢著称)的故事,表达了对才华与精神追求的尊重和赞许,暗示了禅师院内生活可能蕴藏的深厚智慧与文化内涵。

整体来看,贯休的《题宿禅师院》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邃的禅宗哲理,展现了禅宗追求的精神境界与自然美的融合,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清静、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歌,也是对禅宗精神内核的深刻体现。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