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uàn sēng tōng zhuàng

断僧通状

作者:李翱 
māo ér bù shí zhǔ     bàng jiā nuò lǎo shǔ
猫儿不识主   傍家搦老鼠
liǎng jiā bù xū zhēng     jiāng lái yǔ péi xū
两家不须争   将来与裴谞

《断僧通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断僧通状》,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翱所作。全诗浅显易懂,通过对几种动物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以下是逐句解释:

1. **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这句话使用了“猫儿”作为喻体,形象地描绘了某类人(可能是指官员、执行者等)在执行任务时,仅仅根据外部的指示(这里暗指权力或命令)行事,不辨是非,不顾真正所属(即指不考虑事物的本来性质或实际情况)。这里“搦老鼠”可以理解为追逐或捕杀,象征着这类人在执行任务时,容易“误伤无辜”或行事过激。

2. **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裴谞**:接下来的这句话,意指当前的争端或冲突没有必要继续下去,因为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像“裴谞”一样被裁决。裴谞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以公正、明断著称。这里的“裴谞”代表了公正和正义的化身,即不论现在的纠纷如何,最终都会有一个公正的裁决。这句话暗示,争端或矛盾应当通过公正的方式解决,而不是无谓的争斗。

整首诗通过动物行为的隐喻,讽刺了在社会中那些不辨是非、只知奉命行事的人,以及社会中由于缺乏公正导致的冲突。诗人在最后倡导了一种寻求公正解决争端的态度,呼吁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考虑其本质和后果,追求真正的公平正义。

《断僧通状》古诗词赏析:

《断僧通状》是唐代文学家李翱创作的一篇诗文,该诗通过对猫儿捉老鼠的情境进行描绘和寓意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下面是对该诗文的赏析:

1. **主题与寓意**:诗文以“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起笔,形象地描绘了猫儿在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捕捉邻居家的老鼠,从而引发出主人与邻居之间的争执。通过这一情境,李翱巧妙地将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道德伦理问题融合在一起,旨在探讨和谐共处之道。

2. **艺术手法**:诗文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猫儿代表了行动的主体,其不识主的“不识”与“恼”寓意着行事不辨是非、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行为;而老鼠则象征着被侵犯的对象或小利益,反映了社会中个体之间因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矛盾。整个诗文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3. **道德与和谐**:诗文最后以“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裴谞”收尾,表达了一种希望双方能够放下争执,通过智慧和理解来解决分歧的态度。裴谞(zhēn)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智慧、调停者的形象,暗示着通过智慧和公正的调停,可以解决纷争,达成和谐。诗文呼吁人们在面对矛盾时,应该追求公平、理性,以和谐共处为目标。

综上所述,《断僧通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简单情境,展示了李翱对于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文不仅富有诗意,更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鼓励人们在面对冲突时寻求理解、智慧和和谐的解决方案。

李翱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