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péi qún gōng dēng jī shān fù dé qún zì

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

作者:宋之问 
jīng zhèn zhōu tiān xiǎn     dōng nán zuò běi guān
京镇周天险   东南作北关
dài héng jiāng qū lù     shù rù hǎi zhōng shān
埭横江曲路   戍入海中山
wàng yuè xīn chū qiè     sī qín bìn yǐ bān
望越心初切   思秦鬓已斑
kōng lián shàng lín yàn     zhāo xī dài chūn hái
空怜上林雁   朝夕待春还

《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宋之问所作,题目为“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我们分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 **京镇周天险, 东南作北关:** 这句话描述了京镇(指京城周围的重要城镇)四周围绕着天然险要的地势,它们在东南方向形成了北方的屏障。这可能是对现实地理或某种象征性防护的描述。

2. **埭横江曲路, 戍入海中山:** 这两句描绘了一条弯曲的江边道路旁横着堤坝,而守卫(戍)则深入到了沿海的山地中。这可能是对军事防线或边防设施的描绘。

3. **望越心初切, 思秦鬓已斑:** “望越”可能指的是对越地(古代的一个地域名,这里可能指代南方地区)的向往或思念,这里的心初切可能表达了作者初次或突然间对南方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思秦”可能与“望越”相对应,指的是怀念或思乡之情,鬓已斑则形象地说明了岁月已逝,年华不再。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在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

4. **空怜上林雁, 朝夕待春还:** 这句话使用了“上林雁”的典故,上林苑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皇家园林,传说中有雁群在此栖息。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空泛的怜悯,仿佛在说对远方的思念是徒劳的,尽管希望能像雁一样在春天到来时回到故乡,但实际上却只能空自期待。这反映了诗人对远方、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无奈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在陪同公卿登上箕山(箕山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远方和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仕途和人生旅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期待。

《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古诗词赏析:

宋之问的这首诗《陪群公登箕山赋得群字》是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唐代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典型特点。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诗人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同时融入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深沉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山河之壮丽**:“京镇周天险, 东南作北关, 廛横江曲路, 戍入海中山”。首联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山河的壮丽与险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雄壮之感的自然景观中。京镇,通常指靠近京城的要镇,这里暗含了地理战略的重要位置。“埭横江曲路, 戍入海中山”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曲折与复杂,以及海防的重要性,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

2. **中间过渡**:“望越心初切, 思秦鬓已斑”。这两句诗的情感转变鲜明,从壮丽的自然景观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望向越地(越地常代指远离的家乡或理想之地),内心急切地渴望着某种归属或愿望的实现。同时,诗人感叹岁月如梭,自己的鬓发已经斑白,时光匆匆,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易逝的无奈。

3. **尾联的思考与留白**:“空怜上林雁, 朝夕待春还”。尾联通过“空怜上林雁”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上林雁,通常象征着自由飞翔的鸟儿,而“朝夕待春还”则暗示着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一种憧憬。这一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雁儿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同时以留白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

整首诗通过精心构建的意象和情感的转换,不仅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宋之问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之问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