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hàng ān lù shān ( lù shān rù luò yáng , dà xuě yíng chǐ , yán shàng shī )

上安禄山(禄山入洛阳,大雪盈尺,言上诗)

作者:卢言 
chūn lái bīng wèi pàn     dōng zhì xuě chū qíng
春来冰未泮   冬至雪初晴
wèi bào fāng páo kè     fēng nián ruì yǐ chéng
为报方袍客   丰年瑞已成
juǎn bā bǎi bā shí qī
卷八百八十七

《上安禄山(禄山入洛阳,大雪盈尺,言上诗)》古诗词释义:

卢言的这首诗《上安禄山》讲述的是春天的冰还未融化,冬至之后的雪刚刚停止,诗人想向安禄山(唐朝叛军首领)报告,这个丰年的吉祥之兆已经显现。具体分解如下:

1. **春来冰未泮**:春天的到来,冰块却没有融化。这里使用了反常的自然景象,暗示著某种异常或者未尽之机,同时春意的暗示也预示著新事物的萌发或转变的开始。

2. **冬至雪初晴**:冬至时节,雪刚开始停止,天气转晴。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也是太阳直射地面的最南端的日期,之后太阳逐渐北移。此时雪停意味着天气变化,可能预示著新的气象周期的开始,同时也暗示著某种结束或改变。

3. **为报方袍客**:为向安禄山报信。这里的“方袍客”可能是对安禄山的尊称,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向安禄山传递信息的意图。

4. **丰年瑞已成**:这句指的是已经形成了丰年的瑞兆。在中国古代,瑞雪兆丰年是一个常见的说法,认为大雪能够为来年的丰收带来好运。此处“瑞”字用得十分贴切,它不仅指实际的自然现象,也暗示著吉祥的象征意义。

5. **卷八百八十七**:这可能指的是诗集的排序或编号,对于理解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和背景意义帮助不大,但对于研究者来说,它可能是了解该诗在历史文献中的位置和版本信息的线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异常的季节景象,传递了吉祥的预言,意图以这种自然现象来鼓励或暗示安禄山,预示著可能的丰年和好运。这种通过自然现象传达信息的手法,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界和天象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上安禄山(禄山入洛阳,大雪盈尺,言上诗)》古诗词赏析:

《上安禄山》这首诗由卢言所作,作为对安禄山的献诗,显示了作者对当时政治时局的敏感和对安禄山的某种支持或谄媚的态度。诗文以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和天气现象为比喻,暗示了社会局势和未来的可能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安禄山权力上升的期望和认同。

第一句“春来冰未泮”描述了春季到来,但冰仍未融化,隐喻着政治上的僵局或冰冻的关系,暗示了一种等待和改变的可能。接着,“冬至雪初晴”则是对季节转换的描述,冬至后出现初晴的雪,预示着寒冷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象征着局面的转机和新开始。

接下来,“为报方袍客”直接点名献诗的对象,是向安禄山表达敬意和忠诚。这里的“方袍客”可能指代安禄山,暗示作者是通过这种方式与权力中心建立联系,希望得到安禄山的赏识或支持。

“丰年瑞已成”则是一个正面的比喻,将丰收的年景与瑞雪相比,意味着安禄山的崛起和统治如同带来丰收的瑞雪,预示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安禄山政策和行动的认可,期待其能够带来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安宁。

“卷八百八十七”则是诗集或编纂的编号,不是诗文本身的内容,通常用于在大型文学作品集或历史文献中对某篇作品的定位和归类。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与政治局势相结合,表达了对安禄山的支持和期望。作者试图通过这种形式,传递他对当前局势的观察和见解,同时也体现了对权力者的逢迎姿态。不过,这样的诗作在历史的语境下,往往也是政治立场和权力游戏的反映,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来全面解读。

卢言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