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n luò shuǐ
临洛水
chūn sōu chí jùn gǔ zǒng pèi fǔ cháng hé |
春搜驰骏骨 总辔俯长河 |
xiá chù liú yíng jǐn fēng qián yàng juǎn luó |
霞处流萦锦 风前漾卷罗 |
shuǐ huā fān zhào shù dī lán dào chā bō |
水花翻照树 堤兰倒插波 |
qǐ bì fén yīn qū qiū yún fā zhào gē |
岂必汾阴曲 秋云发棹歌 |
《临洛水》古诗词释义:
《临洛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唐太宗)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述了春日里他在洛水边打猎、观景的情景,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感慨。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春搜驰骏骨,总辔俯长河,**
- **春搜**:春季狩猎活动。**骏骨**:形容快马。**总辔**:牵着缰绳,控制马匹。**俯长河**:低头俯瞰宽阔的河流。整句意思是,在春天的狩猎中,我驾驭着骏马,低头眺望那条长长的河流。
2. **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
- **霞处流萦锦**:指在霞光的映照下,河流的水面如锦缎般流光溢彩,绕来绕去,十分美丽。**漾卷罗**:在风的吹动下,河水波纹如罗网般起伏翻卷。
3.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 **水花翻照树**:水中的倒影与岸边的树影交相辉映。**堤兰倒插波**:岸边的兰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仿佛插在水中。
4.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 **汾阴曲**:《水经注》中提到的汾阴水曲,这里借指某种特定的自然美景或诗意的景观。**秋云发棹歌**:在秋天的云彩之下,划船时船夫的歌声响起。这里通过“秋云”与“棹歌”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洛水边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由衷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临洛水》古诗词赏析:
《临洛水》是唐代著名君主李世民的一首描绘其临洛水时所见美景的诗歌,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一面。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情感的寄托,展现出唐代诗歌的美学特色。
首先,诗的开篇“春搜驰骏骨,总辔俯长河”描绘了春天狩猎的景象,骏马在河畔奔驰,君主总领着马队俯瞰着长河,既有壮观的场景,也有君主威严的象征。接着,“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以生动的比喻,将洛水在霞光和微风中的流动比作锦缎和罗纱,展现了水的动态美和色泽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这两句诗则将视线转向水面的倒影,水中的花朵仿佛在树上绽放,而堤岸上的兰花则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静谧和谐的意境。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最后,“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一句,将洛水与汾阴的美景进行类比,暗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自然美景的珍视与向往。同时,这句诗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表达对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感慨,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总体而言,《临洛水》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意境之美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