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chūn dēng lóu jí mù guān zuò shù huái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píng xuān fǔ lán gé tiào zhǔ sàn líng jīn |
凭轩俯兰阁 眺瞩散灵襟 |
qǐ fēng hán cuì wù zhào rì ruǐ hóng lín |
绮峰含翠雾 照日蕊红林 |
lòu dān xiá jǐn xiù cán sù xuě bān cén |
镂丹霞锦岫 残素雪斑岑 |
fú làng dī chuí liǔ jiāo huā niǎo xù yín |
拂浪堤垂柳 娇花鸟续吟 |
lián méng qǐ yī gǒng zhòng gàn rú qiān xún |
连甍岂一拱 众干如千寻 |
míng fēi dú cái lì zhōng jiè dòng liáng shēn |
明非独材力 终借栋梁深 |
mí huái jīn lè zhì gèng jù jiè yíng xīn |
弥怀矜乐志 更惧戒盈心 |
kuì zhì láo jū yì fāng guī shí chǎn jīn |
愧制劳居逸 方规十产金 |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朝的李世民所作,描述了初春时节登高望远的情景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以下是逐段解释:
1. **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 -"轩"是指楼阁的窗户或观景台,诗人站在楼上,俯瞰兰阁,视野开阔,心灵得到了释放。这里的"灵襟"比喻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精神状态。
2. **绮峰含翠雾,照日蕊红林** -"绮峰"指的是美如画卷般的山峰,"翠雾"是形容山间缭绕的绿色雾气。"照日蕊红林"则描绘了太阳照耀下的林中,花朵呈现出鲜艳的红色。
3. **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 -"镂"意味着雕饰,"丹霞"指的是红色的山峦,"锦岫"指的是锦绣般美丽的小山。"残素雪斑岑"则是描述了山峰上残留的雪斑,如同斑驳的白色图案。
4. **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 -"拂浪堤"可能是诗人所站之地附近的一处水边,"垂柳"则是垂下的柳枝,"娇花"指的是柔美的花朵。"鸟续吟"是鸟儿连续不断的鸣叫,这里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画面。
5. **连甍岂一拱,众干如千寻** -"连甍"指连接在一起的屋顶,"一拱"是古代建筑术语,这里暗指不只是一栋建筑,而是多栋建筑连成一片。"众干如千寻"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树木的繁茂,"干"指树干,"千寻"形容树非常高大。
6. **明非独材力,终借栋梁深** -"明非独材力"意味着明亮和美丽不仅仅是材料的力量,还依赖于精心的设计和构建。"终借栋梁深"暗示了建造高楼大厦的最终依靠是稳固的栋梁,象征着坚强的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7. **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 -"弥怀"是心怀满溢之意,"矜乐志"指的是诗人内心满溢着的快乐和满足,但同时也有对过度自满的警戒,强调保持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8. **愧制劳居逸,方规十产金** -"愧制劳居逸"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与享乐之间的平衡感到惭愧,强调了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安逸生活中的价值。"方规十产金"可能是指遵循某种规矩或原则,确保个人或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内心状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深远的哲学思想。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古诗词赏析:
李世民的这首《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描绘了初春时节登楼远眺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并以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同时也包含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首先,诗的开头“凭轩俯兰阁,眺瞩散灵襟”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姿态,表达了他在自然美景面前的宁静与自由。“绮峰含翠雾,照日蕊红林”则是对初春景色的生动描绘,绮丽的山峰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太阳照耀下,树林中的花朵如同燃烧的火焰,红艳夺目。
接下来的“镂丹霞锦岫,残素雪斑岑,拂浪堤垂柳,娇花鸟续吟”更进一步展示了春日景象的多样与生机,丹霞色彩丰富,白雪斑驳,波光粼粼中垂柳轻拂,鸟儿的歌声不绝于耳,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连甍岂一拱,众干如千寻,明非独材力,终借栋梁深”这几句诗中,诗人将目光从自然景观转向了社会与人生的宏大议题,用“连甍”和“众干”来比喻社会中的众多个体,强调了他们虽然各自独立,但都需要“栋梁”般的领袖或集体的支持与协调,才能共同构建一个稳固的社会结构,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团队合作的重视。
最后,“弥怀矜乐志,更惧戒盈心,愧制劳居逸,方规十产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他既有对生活的乐享之情,也对可能的自我膨胀和怠惰保持警觉,意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贡献价值,同时也认识到劳动与休闲的平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里“十产金”可能象征着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财富,强调了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财富的重要性,以及财富不应成为人生的唯一追求。
整体来看,李世民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社会和谐以及个人责任与自我修养等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