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ǒu chūn
首春
hán suí qióng lǜ biàn chūn zhú niǎo shēng kāi |
寒随穷律变 春逐鸟声开 |
chū fēng piāo dài liǔ wǎn xuě jiān huā méi |
初风飘带柳 晚雪间花梅 |
bì lín qīng jiù zhú lǜ zhǎo cuì xīn tái |
碧林青旧竹 绿沼翠新苔 |
zhī tián chū yàn qù qǐ shù qiǎo yīng lái |
芝田初雁去 绮树巧莺来 |
《首春》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帝王李世民的《首春》。全诗生动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充满着生机与活力,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赞美。下面逐段解释:
1.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寒意随着冬天的终结(“穷律”指自然界的循环,特别是与冬天相关的自然现象)逐渐消失,春天随着鸟鸣声的到来而开始。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初始阶段,冬天的寒冷逐渐退去,鸟儿开始活跃,宣告着春天的来临。
2. **初风飘带柳**:随着春风的到来,柳树的柳条轻轻飘扬,象征着春天的轻柔与生机。这里的“飘带柳”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柳树轻盈的姿态。
3. **晚雪间花梅**:即使在春日,偶尔仍有晚雪飘落,但这些雪在花梅之间显得稀疏,这既是自然界的奇观,也是春天渐行渐远的标志。这句话巧妙地将冬末春初的景象融合在一起。
4. **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春天的林木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古老的竹子也焕发新生,沼泽中长出了翠绿的新苔藓。这四句描述了春天植被的丰富变化,绿意盎然,充满生机。
5. **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春天,雁群飞过,去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在这同时,莺鸟开始活跃,它们在绮丽的树木间跳跃、歌唱,带来一片欢腾的景象。这句话通过鸟类的迁徙与繁殖,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从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到生动的动植物活动,全方位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李世民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春天的景象,也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与生机的深刻感悟。
《首春》古诗词赏析:
《首春》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一首描绘春天到来的诗作。诗中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春天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的细腻观察和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
1. **开头两联(首联与颔联)**:“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首先描述了冬天的寒气随着冬季的律令(指时令、季节的循环)逐渐消逝,春天则伴随着鸟儿的啼鸣声悄然降临。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变换描绘得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2. **颈联(颈联)**:“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则通过具体的景象进一步渲染春天的气息。碧绿的树林中,青翠的旧竹依然挺立,绿色的沼泽上,新生的苔藓蔓延生长,这一切都是春天到来的明显标志。
3. **尾联(尾联)**:“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动物活动。春天的田野上,大雁已经离去,或许飞往了南方或更远的地方;而在繁茂的树木间,伶俐的黄莺则开始欢快地歌唱。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自然界中各种生命形式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观,还通过不同的意象和对比,如冬去春来、寒变暖开、旧与新、远去与到来等,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和生命循环的美。李世民的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蕴含了对生命和季节变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