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 qíng luò jǐng
初晴落景
wǎn xiá liáo zì yí chū qíng mí kě xǐ |
晚霞聊自怡 初晴弥可喜 |
rì huǎng bǎi huā sè fēng dòng qiān lín cuì |
日晃百花色 风动千林翠 |
chí yú yuè bù tóng yuán niǎo shēng hái yì |
池鱼跃不同 园鸟声还异 |
jì yán bó tōng zhě zhī yǔ wù wài zhì |
寄言博通者 知予物外志 |
《初晴落景》古诗词释义:
李世民,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开国皇帝,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内容丰富多彩。接下来,我将逐段解释这首《初晴落景》的含义。
### 晚霞聊自怡, 初晴弥可喜
这段描述了在夕阳西下时,作者欣赏到的美丽晚霞,感到一种自我愉悦的情感。晚霞的美,为作者带来了内心的平静与欢愉。接着,“初晴弥可喜”描绘的是雨后初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更加值得喜爱。
### 日晃百花色, 风动千林翠
“日晃百花色”描绘的是阳光照耀下的百花,色彩更加鲜明,美丽动人。这句话通过阳光与花卉的互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风动千林翠”则是指微风轻轻吹动,使得千树的翠绿随风摇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池鱼跃不同, 园鸟声还异
这两句诗分别描绘了池塘里的鱼和园子里的鸟。池塘中的鱼在晴天的照耀下,可能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跳跃姿态,也许是因为阳光下觅食,或是水波轻轻摇动时的反应。园中的鸟叫声也不同于平时,可能是新晴之后的欢快鸣叫,或者是对清新空气的愉悦反应。
### 寄言博通者, 知予物外志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志向。通过“寄言博通者”,即向那些博学多识、通达事理的人表达,作者想传达的是自己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心志。这里的“物外志”,可能指的是对更高精神层面的追求,或是对自然、宇宙真理的探寻,体现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愉悦,同时也融入了对精神世界和更高追求的思考,体现了李世民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深度。
《初晴落景》古诗词赏析:
李世民的《初晴落景》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并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联:晚霞聊自怡, 初晴弥可喜
首联直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喜悦之情。"晚霞聊自怡"中的"聊"字,表达了一种暂时的、自我满足的享受。"自怡"则暗示了诗人独自享受美景的闲适心境。"初晴弥可喜"则进一步强调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所带来的额外喜悦。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色彩斑斓的晚霞和清爽的天空,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活中的小确幸的珍惜。
### 颔联:日晃百花色, 风动千林翠
颔联继续扩展画面,描绘了阳光下百花的色彩和微风中林间的翠绿。"日晃百花色"形象地展示了阳光照耀下花儿的色彩更加鲜明,花朵在阳光下仿佛更加生动活泼。"风动千林翠"则通过风动,表现了林间万物在风的轻拂下呈现出的生机盎然,绿意盎然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营造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
### 颈联:池鱼跃不同, 园鸟声还异
颈联则转向描绘水边和园中的生物。"池鱼跃不同"用动态描绘了池塘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表现出与平时可能有所不同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园鸟声还异"则通过不同寻常的鸟鸣,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声音的层次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生物状态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对宁静、和谐生活的渴望的体现。
### 尾联:寄言博通者, 知予物外志
尾联则是诗人对理解自己情感的读者发出的邀请和期待。"寄言博通者"中的"博通"暗示了能够理解广泛而深邃事物的智者。"知予物外志"则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志趣和追求,即诗人不仅在欣赏眼前的自然美景,更在思考和追求更深层次的、超越日常事物的意义和价值。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李世民的《初晴落景》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哲理、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内心宁静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更高层次生活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