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ù qiū

度秋

作者:李世民 
xià lǜ zuó liú huī     qiū jiàn jīn yí guǐ
夏律昨留灰   秋箭今移晷
é méi xiù chū chū     dòng tíng bō jiàn qǐ
峨嵋岫初出   洞庭波渐起
guì bái fà yōu yán     jú huáng kāi bà sì
桂白发幽岩   菊黄开灞涘
yùn liú fāng kě tàn     hán háo shǔ wēi lǐ
运流方可叹   含毫属微理

《度秋》古诗词释义:

### 李世民的《度秋》诗逐段解释

1.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这两句描述了夏末的结束与秋天的开始。"夏律"指的是夏季节令的标志,这里借指夏末;"留灰"指的是一年的季节性标记物在夏末结束;"秋箭"指的是秋分时刻,古代用以度量时间的箭盘;"移晷"是指晷针在日光下的投影位置移动。这两句意为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开始已被明显的季节变化所标记。

2.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峨嵋岫"指的是峨眉山的山峰,"初出"说明山峰刚刚显现;"洞庭"指的是洞庭湖,"波渐起"意味着湖面的波浪正在逐渐形成。这两句描绘了初秋时节,峨眉山开始露出新貌,而洞庭湖也开始泛起波浪,展现出秋天的自然景观。

3.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桂白"指桂花的白色花朵,在幽深的山岩中绽放;"发"意味着开花;"幽岩"则是幽暗的山洞或岩石;"菊黄"则指菊花的黄色花朵;"开"意味着开花;"灞涘"是指灞水的岸边。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桂花在幽深的岩石间绽放,菊花则在灞水岸边开放,金色的花朵映衬着秋色。

4.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运流"指的是季节的更替,"可叹"意味着感慨;"含毫"指的是持笔,"属"则是连接、归属的意思;"微理"指的是微妙的道理、道理的细节。整句意为,季节的更迭令人感慨,持笔写作时,需要深入地理解并把握微妙的道理。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暗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述夏末秋初的自然景观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度秋》古诗词赏析:

李世民的《度秋》是一首描绘自然季节转换,抒发人生感慨的诗歌。通过对夏去秋来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致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大自然美的赞叹,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季节转换的描绘**:“夏律昨留灰, 秋箭今移晷”两句,以夏末秋初的时间节点为背景,用“夏律留灰”描绘夏末的景象,用“秋箭移晷”象征秋初的到来。夏律留灰意味着夏季的余热尚存,但已渐渐消散;秋箭移晷则寓意时间的快速流转,秋天的到来为一年中最短暂的季节之一。

2. **自然景观的描写**:“峨嵋岫初出, 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 菊黄开灞涘”四句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叹。峨嵋山初露的景色,洞庭湖波涛逐渐升起的景象,桂树在幽静的岩石上绽放的白色花朵,以及菊花在灞涘地带绽放的黄色花朵,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

3. **人生感慨的抒发**:“运流方可叹, 含毫属微理”两句,则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这里“运流”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动,与前文的季节更替相呼应;“微理”则指的是深刻的道理、人生的奥秘。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暗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体现出一种超越自然现象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度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篇,更蕴含了对时间、生命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季节更替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哲学意蕴。

李世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