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rì xiào yǔ xìn tǐ
秋日斅庾信体
lǐng xián xiāo yuè guì zhū chuān xiǎo lù cóng |
岭衔宵月桂 珠穿晓露丛 |
chán tí jué shù lěng yíng huǒ bù wēn fēng |
蝉啼觉树冷 萤火不温风 |
huā shēng yuán jú ruǐ hé jǐn xì yú tōng |
花生圆菊蕊 荷尽戏鱼通 |
chén pǔ míng fēi yàn xī zhǔ jí qī hóng |
晨浦鸣飞雁 夕渚集栖鸿 |
sà sà gāo tiān chuī fēn chéng xià chì kōng |
飒飒高天吹 氛澄下炽空 |
《秋日斅庾信体》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秋日斅庾信体》,由唐朝的李世民所作。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风格上借鉴了北周文学家庾信的作品。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诗的含义:
1. **岭衔宵月桂, 珠穿晓露丛**:
这句话描绘的是夜晚的景象。岭(山岭)仿佛要衔住夜空中的月亮,而桂树(桂花树)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就像珍珠串成的项链,闪烁着光芒。
2. **蝉啼觉树冷, 萤火不温风**:
蝉在树梢上啼鸣,预示着秋天的寒意初至。萤火虫在微风中闪烁,但似乎无法驱散夜的寒意。
3. **花生圆菊蕊, 荷尽戏鱼通**:
花瓣围绕着菊花的花蕊绽放,呈现出圆润饱满的形态。荷花已凋谢,但鱼儿依然在水中嬉戏。
4. **晨浦鸣飞雁, 夕渚集栖鸿**:
清晨,大雁在湖边的浅滩上鸣叫,预示着迁徙的季节。傍晚,鸿雁归巢,栖息在水边的洲渚上。
5. **飒飒高天吹, 氛澄下炽空**:
高空中,风声萧瑟,吹过一片澄净的天际。地面之下,天空呈现出炽热的景象,可能是比喻夏日的余热尚未消散。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从月夜到晨光,从山林到水边,展现了四季更替的美丽与哀愁,体现了李世民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秋日斅庾信体》古诗词赏析:
李世民的这首《秋日斅庾信体》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生动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生机。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观察和感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首句“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开篇以“岭”与“桂”、“珠”与“露”相呼应,用“衔”与“穿”描绘出夜晚与清晨的过渡景象,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灵动。
2. **中间段落“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通过“蝉啼”、“萤火”、“菊花”、“鱼戏”等意象,细腻地描绘了秋天的季节特征。蝉的鸣叫预示着夜晚的逝去,萤火虫的微光在冷风中显得更加凄清。菊花盛开,圆润的花瓣与荷花的枯败形成鲜明对比,鱼儿在荷叶间穿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 **后半部分“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通过“飞雁”、“栖鸿”、“高天吹”、“氛澄”等描述,展现了秋季特有的自然景观。雁群飞过,鸿雁栖息,是秋季特有的迁徙景象;而“氛澄”与“炽空”的对比,突出了秋天天空的纯净与广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秋日清晨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深深眷恋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感官描写和对比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细腻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