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 dé xià shǒu qǐ jié
赋得夏首启节
běi quē sān chūn wǎn nán róng jiǔ xià chū |
北阙三春晚 南荣九夏初 |
huáng yīng nòng jiàn biàn cuì lín huā luò yú |
黄莺弄渐变 翠林花落馀 |
pù liú hái xiǎng gǔ yuán tí zì yīng xū |
瀑流还响谷 猿啼自应虚 |
zǎo hé xiàng xīn juǎn zhǎng yáng jiù yǐng shū |
早荷向心卷 长杨就影舒 |
cǐ shí huān bù jí diào zhěn zuò xiāng yú |
此时欢不极 调轸坐相于 |
《赋得夏首启节》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赋得夏首启节》,由唐朝的李世民所作,是首描绘夏日景象的诗篇。我们可以分段解析其意义:
1. **北阙三春晚, 南荣九夏初,**
这两句写出了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初至的情景。"北阙"和"南荣"分别象征着不同的方位或季节的特征。"三春"和"九夏"则是指春天的三个季节和夏天的九个阶段,表示春去夏来。
2. **黄莺弄渐变, 翠林花落馀,**
这两句描述了春天的鸟类(黄莺)和绿色的森林(翠林)的变化。"黄莺弄"指的是黄莺在枝头唱歌,"渐变"暗示春天正在渐渐消逝,黄莺的歌声也预示着季节的变化。"花落馀"则表明花已落尽,绿叶成荫,春天的花朵已逝去,进入夏日的景象。
3. **瀑流还响谷, 猿啼自应虚,**
这两句描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象。"瀑流还响谷"意味着山间瀑布的流水声依然回响在山谷间,表现出夏日的清凉与宁静。"猿啼自应虚"可能暗示山谷空旷或猿猴的啼声孤独,进一步增强了夏日的宁静氛围。
4. **早荷向心卷, 长杨就影舒,**
这两句描绘了荷叶与树木在夏日的生长状态。"早荷向心卷"表示荷叶在初夏时分卷曲的状态,"长杨就影舒"则描绘了高大的杨树在夏日阳光下伸展树影的景象。这两句通过荷叶的卷曲和杨树影子的舒展,展现了夏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5. **此时欢不极, 调轸坐相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喜悦之情无法满足,他坐在琴边,沉浸在这美好的夏日景象中。"欢不极"表示欢愉之情达到了极点,"调轸坐相于"则是说在琴边坐了很久,享受这时刻的欢愉,体现了诗人对夏日美好景色的欣赏与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夏首时节从春到夏的过渡,以及夏日特有的宁静、生机和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赋得夏首启节》古诗词赏析:
《赋得夏首启节》是唐代著名帝王、文学家李世民所作的一首描绘夏季景象的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对夏首时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材与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之初,体现了唐代帝王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其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唐代盛世的文化风貌。
### 题目解读
“赋得夏首启节”中的“赋得”为古代赋诗的格式,意指根据特定主题或题目进行创作。此处“夏首启节”即指夏初时节的开始,整首诗围绕这个主题,描绘了夏日清晨的自然景色。
### 诗句赏析
1. **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以“北阙”和“南荣”分别对应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变化,巧妙地用地理方位的差异来象征季节的更替,既展现了作者的地理知识,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黄莺弄渐变,翠林花落馀:** 描述了春天的黄莺逐渐不再活跃,林中的花已凋零,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示着万物从繁盛走向衰败的自然法则。
3. **瀑流还响谷,猿啼自应虚:** 瀑布的水流回响在山谷间,猿猴的啼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这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展示了夏日特有的自然景象。
4. **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舒:** 描述了荷花从早到晚的变化,以及杨树在夏日阳光下的身影舒展,既表现了夏季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
5. **此时欢不极,调轸坐相于:** 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美景的喜爱之情,难以言尽,即使坐着也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的欢愉与和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动。
### 总结
《赋得夏首启节》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清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情趣的体现,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生活与美的追求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