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 bīng zhōu dà xīng guó sì shī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huí luán yóu fú dì jí mù wán fāng chén |
回銮游福地 极目玩芳晨 |
fàn zhōng jiāo èr xiǎng fǎ rì zhuǎn shuāng lún |
梵钟交二响 法日转双轮 |
bǎo chà yáo chéng lù tiān huā jìn zú chūn |
宝刹遥承露 天花近足春 |
wèi pèi lán yóu xiǎo wú sī liǔ shàng xīn |
未佩兰犹小 无丝柳尚新 |
yuán guāng dī yuè diàn suì yǐng luàn fēng yún |
圆光低月殿 碎影乱风筠 |
duì cǐ liú yú xiǎng chāo rán lí sú chén |
对此留馀想 超然离俗尘 |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古诗词释义:
李世民的《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描绘了一幅在并州大兴国寺巡游赏春的场景,诗句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宗教信仰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
“回銮”指的是皇帝返回皇宫的车驾;“福地”指神圣或充满福祉的地方。这句诗写的是皇帝在早晨,带着尊贵和虔诚的心境,游览并州大兴国寺,极目远眺,欣赏着清晨的美景。
2.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梵钟”是佛教寺庙中用来祈福和法会的钟声,这里“二响”寓意着双倍的祝福和静谧;“法日”在这里象征着佛法的日升;“双轮”则是佛教中常见的一种装饰,代表法轮常转,寓意佛法永恒。此句描写的是梵钟的悠扬声在空气中回响,佛法日升,双轮转动,为大兴国寺增添了神秘和庄严的气氛。
3.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宝刹”是佛教寺庙的美称,这里指的是大兴国寺;“承露”象征着神灵的恩泽;“近足春”意味着春意正浓。这句诗描绘了寺庙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庄严,仿佛与春天的气息紧密相连,暗示着大自然与宗教信仰的和谐共存。
4.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
“佩兰”是一种比喻,象征着荣誉或美好的象征物;“犹小”意味着还未完全绽放;“无丝柳尚新”是指春天里柳树的新芽还没有完全生长出来。通过这两句,诗人以自然界的植物生长过程来比喻事物的成长和初始阶段,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5.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
“圆光”指月亮的圆满之光;“月殿”象征着月神或月光的圣殿;“碎影”则是风吹过时物体投射在地面上的光影碎片;“乱风筠”形容竹林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此句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兴国寺,竹林随风摇曳,光影交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6.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
“馀想”指由此引发的深思;“超然”指的是超越尘世的烦恼和束缚;“离俗尘”意为脱离世俗的羁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深刻感悟,以及通过自然与宗教体验达到心灵超越、远离尘世杂念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大兴国寺及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宗教信仰、自然美景及内心宁静的深刻体会和追求。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古诗词赏析:
李世民的《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是一首描绘皇家游览大兴国寺所见所感的诗篇,全诗以大兴国寺为中心,通过诗人细腻的观察与感慨,展现了其对佛寺神圣与自然和谐之美妙的赞颂。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1. **开篇**:“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诗以“回銮”(皇家巡游)和“极目”(极目远眺)开始,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清晨之景,被描绘得明媚而充满生机,预示着一种美好的旅程。
2. **细节描写**:“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等句,通过对佛寺钟声、太阳(法日)的转动、宝塔的露珠、花瓣的飘落等细节的描绘,展现出大兴国寺的庄严与静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之间和谐共生的感悟。
3. **植物的象征意义**:“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通过描绘尚未完全绽放的兰花与还未长出柳丝的新柳,暗示着生机勃勃与成长的寓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亲近与赞叹,以及对生命新开始的期待。
4. **光影的运用**:“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描绘了月光与风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圆光与碎影的对比,展现了光影之美,也隐含着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敏感洞察。
5. **结尾**:“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诗人通过对大兴国寺环境的感受,留下深深的思考,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突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兴国寺的庄严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