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rì èr shǒu
秋日二首
jú sàn jīn fēng qǐ hé shū yù lù yuán |
菊散金风起 荷疏玉露圆 |
jiāng qiū shù xíng yàn lí xià jǐ lín chán |
将秋数行雁 离夏几林蝉 |
yún níng chóu bàn lǐng xiá suì xié gāo tiān |
云凝愁半岭 霞碎缬高天 |
hái shì chéng dū wàng zhí jiàn é méi qián |
还似成都望 直见峨眉前 |
shuǎng qì chéng lán zhǎo qiū fēng dòng guì lín |
爽气澄兰沼 秋风动桂林 |
lù níng qiān piàn yù jú sàn yī cóng jīn |
露凝千片玉 菊散一丛金 |
rì xiù gāo dī yǐng yún kōng diǎn zhuì yīn |
日岫高低影 云空点缀阴 |
péng yíng bù kě wàng quán shí qiě yú xīn |
蓬瀛不可望 泉石且娱心 |
《秋日二首》古诗词释义:
### 秋日二首
#### 第一首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金风,是指秋天的凉爽之风,这里的“菊散”描绘了秋风吹过,菊花纷扬的景象。荷疏玉露圆则描述了荷叶稀疏,露珠如珍珠般圆润,展示了夏日与秋日交替时的清新景象。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数行雁”指天空中飞行的雁群,它们的迁徙象征着季节的更迭。“离夏几林蝉”则描述了蝉声渐稀,标志着夏天的离去。这两句通过雁与蝉,生动展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现象。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云凝愁半岭”描绘了云层厚重,仿佛是天空中的一种愁绪。“霞碎缬高天”则描述了天空中色彩斑斓的霞光,如同碎锦般铺展,增添了天空的美丽与生机。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这两句借景抒情,以成都和峨眉山的美景来比喻眼前的景色,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与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对远方美丽景色的怀念。
#### 第二首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爽气澄兰沼”描绘了秋天清新的空气,使得池塘中的荷花显得格外清亮。“秋风动桂林”则描述了秋风吹过桂林(这里可能指的是桂林山或山上的桂花树),带起了桂花的香气和轻轻摇曳的桂花树,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充满香气的秋日景象。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露凝千片玉”描述了清晨露珠在叶面上凝结,犹如千片玉石一般,闪耀着光芒。“菊散一丛金”则描绘了秋天的菊花丛中,花朵金黄一片,与露珠的银白相映成趣,展现了秋天的丰富色彩。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日岫高低影”描绘了太阳照耀在山峦上,投下了高低不一的影子,使得山体显得更为立体。“云空点缀阴”则描述了云朵在天空中轻轻漂浮,为阴暗的区域增添了一抹生动与变化。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蓬瀛不可望”借用了古代传说中仙山蓬莱和瀛洲不可到达的典故,表达了对难以触及的美丽景色的向往。“泉石且娱心”则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得到心灵愉悦的主题,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态度。
整体上,这两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秋日二首》古诗词赏析:
李世民的《秋日二首》描绘了深秋时节的自然风光,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意象和鲜明的季节特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与赞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第一首
- **前四句**:“菊散金风起, 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 离夏几林蝉。”描绘了秋天的开始。金风轻轻吹起,菊花飘散着金色的光泽,荷叶上点缀着珍珠般的露珠,显示出秋天的宁静与美好。同时,数行大雁南飞,蝉声渐稀,形象地表现了夏去秋来,季节更迭的自然现象。
- **中间四句**:“云凝愁半岭, 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 直见峨眉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云彩在山岭间凝重,仿佛是带愁意的,霞光在天空中四散,宛如织锦般斑斓。这里使用“成都望”与“峨眉前”这样的地名,既展现了诗人对远方自然美景的向往,又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增添了一丝哲学意味。
### 第二首
- **前四句**:“爽气澄兰沼, 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 菊散一丛金。”继续描绘秋天的景象。清爽的空气让池塘中的荷花显得更加清新脱俗,秋风拂过,桂花树摇曳,露珠在叶尖凝结,宛如千片玉珠。菊花在丛中盛开,金黄色的花朵在秋风中摇曳,展现了秋日的独特魅力。
- **后四句**:“日岫高低影, 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 泉石且娱心。”最后一部分转而描绘了日光与云彩的动态美,山影在水面投下高低错落的倒影,云彩悠闲地在天空中点缀,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诗人感慨蓬莱仙境虽不可见,但眼前的小溪与岩石,足以让人心生欢喜与宁静。
整体而言,李世民的《秋日二首》通过对秋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宁静、美丽与哲思。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使得这首诗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又富含深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