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 cí ēn sì tí zàng fǎ shī fáng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
duān jū lín yù yǐ chū lǜ qǐ jīn shāng |
端居临玉扆 初律启金商 |
fèng quē chéng qiū sè lóng wéi yǐn xī liáng |
凤阙澄秋色 龙闱引夕凉 |
yě jìng shān qì liǎn lín shū fēng lù zhǎng |
野净山气敛 林疏风露长 |
qì lán kuī bàn yǐng yán guì fā quán xiāng |
砌兰亏半影 岩桂发全香 |
mǎn gài hé diāo cuì yuán huā jú sàn huáng |
满盖荷凋翠 圆花菊散黄 |
huī biān zhēng diàn liè fēi yǔ luàn xīng guāng |
挥鞭争电烈 飞羽乱星光 |
liǔ kōng chuān shí suì xián xū cè yuè zhāng |
柳空穿石碎 弦虚侧月张 |
qiè yuán tí luò xiù jīng yàn duàn fēn háng |
怯猿啼落岫 惊雁断分行 |
xié lún dī xī jǐng guī pèi yōng tōng zhuāng |
斜轮低夕景 归旆拥通庄 |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古诗词释义: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是唐太宗李治所作的一首题壁诗。此诗描绘了慈恩寺在秋季的美景,以及表达了对佛学高僧玄奘的尊敬之情。下面逐段解释诗意:
首四句“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诗人端坐,面对着像玉石般珍贵的宫室,感受到初秋的到来,秋风吹过皇宫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凉爽的气息。
接着“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描写了开阔的田野因秋意而显得清净,山中的气流收敛,树林变得更加稀疏,露水更显丰沛。砌下的兰花半遮半掩,岩桂全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荷花虽然凋谢但还保留着翠绿的颜色,而菊花却开得圆润而黄艳。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挥鞭之速如同电光石火,羽箭的飞行轨迹乱了夜空中的星光。柳树在风中摇曳,似乎要穿透坚硬的石头,弦上的音符在月光下显得空灵且指向月亮。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害怕的猿猴在山峦中啼叫,惊飞的雁群乱了队形。夕阳西下,斜阳低垂,归途的车队在庄稼间穿梭。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慈恩寺及周边秋日的自然美景,同时融入了作者对玄奘法师的敬仰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境界的深刻感悟。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古诗词赏析:
李治的《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是一首描绘了秋季慈恩寺环境的诗歌。在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秋季的宁静与美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构建了一个富有禅意和肃穆氛围的场景,同时也体现了对僧侣生活和修行环境的崇敬之情。
首句“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开篇即透露出一种庄重而平和的氛围。玉扆,象征着神圣与尊严,金商则是秋季的开始,预示着一年的收成和季节的更替。这两句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也暗示了僧侣生活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进一步描绘了慈恩寺在秋日的美丽景色。凤阙与龙闱象征着神圣和尊贵,而秋色与夕凉则营造出宁静与凉爽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季的宁静与祥和。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这几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细致与丰富。野地的干净、山气的收敛、树林的稀疏、露水的延长、兰草的半影、桂树的全香,都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则描绘了荷花凋谢、菊花绽放的景象。这两种植物的交替,不仅体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循环。
“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这几句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秋季的生机与活力。挥鞭、飞羽、柳空穿石、弦虚侧月张等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动感,也隐含着僧侣修行生活中的坚韧与超越。
“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则通过动物和光线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猿猴的啼叫、雁群的惊飞、夕阳的低垂、归程的旗帜,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慈恩寺秋季的美丽景色和僧侣修行环境的宁静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崇敬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