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lí shān gāo dǐng yù mù
登骊山高顶寓目
jiǔ rì zhèng chéng qiū sān bēi xīng yǐ zhōu |
九日正乘秋 三杯兴已周 |
fàn guì yíng zūn mǎn chuī huā xiàng jiǔ fú |
泛桂迎尊满 吹花向酒浮 |
zhǎng fáng yú zǎo shú péng zé jú chū shōu |
长房萸早熟 彭泽菊初收 |
hé jiè lóng shā shàng fāng dé zì yān liú |
何借龙沙上 方得恣淹留 |
《登骊山高顶寓目》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显在登骊山高顶时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赏景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沉醉,以及对酒、茱萸、菊花等传统秋日元素的赞颂。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 九日正乘秋, 三杯兴已周
- **九日**: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
- **乘秋**:利用秋季的气氛或时光,意味着在这个季节里享受美好的时光。
- **三杯兴已周**:饮了三杯酒,兴致已满。这里“兴”既指兴趣,也代表了诗人因饮酒而激增的兴致与情感。
### 泛桂迎尊满, 吹花向酒浮
- **泛桂**:象征着在月光下或清风中,桂树的香气飘逸、弥漫,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感受。
- **尊满**:酒杯满溢,形象地表达了饮酒的畅快与满足。
- **吹花**:风吹动花,花随风飘动,描绘出秋天自然界的动态美。
- **向酒浮**:似乎花朵在酒杯中漂浮,既是写实也是象征,暗示着在美好氛围中的畅饮与享受。
### 长房萸早熟, 彭泽菊初收
- **长房萸**:指西汉医药家、长寿秘诀家、神仙传说中的张长房,此处借指茱萸。
- **早熟**:指茱萸在秋季早早成熟,寓意着丰收与吉祥。
- **彭泽菊**:彭泽指陶渊明晚年居住的彭泽县,陶渊明喜爱菊花,后人常以“彭泽菊”象征高洁的品格和田园生活。
- **初收**:形容菊花在秋天刚刚成熟,表示此时正是赏菊的最佳时节。
### 何借龙沙上, 方得恣淹留
- **龙沙**:这里借指辽阔的沙漠,用以喻指远方或广阔的天地。
- **恣淹留**:任意留连,尽情享受,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秋日美景时的自在与惬意。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元素,展现了诗人登高赏景、饮酒作乐的悠闲生活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赞美。
《登骊山高顶寓目》古诗词赏析:
李显的《登骊山高顶寓目》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登高远眺的景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诗人在秋日登临骊山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九日正乘秋”,点明了时节为重阳节,与“秋”结合,暗示出深秋的景色和氛围。接着“三杯兴已周”则描绘了诗人在登高前饮酒的愉悦心情,用“兴已周”形容饮酒之后的畅快与兴奋,预示着后续诗歌中将有诗兴大发、赏景抒情的情境。
“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两句,通过“泛桂”和“吹花”两个动态景象,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特色,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愉悦心情。“尊满”和“酒浮”则反映了诗人在赏景之余,饮酒助兴的欢乐氛围。
“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这两句以历史人物“长房”和“彭泽”暗指典故,用“萸早熟”和“菊初收”描绘了秋天特有的自然景象,通过历史人物与自然景物的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何借龙沙上,方得恣淹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处高处、远眺的满足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通过“龙沙”这一地名的使用,不仅加强了诗歌的地域特色,也暗示了诗人渴望在自然中长久停留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深秋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登高图景,给读者带来了深秋登高赏景的美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