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líng yán shǒu jīn
书灵筵手巾
yīn qín yí zhí dì qū kǎn xiǎo lán biān |
殷勤移植地 曲槛小栏边 |
gòng yuē zhòng fāng rì hái yōu bù shèng yán |
共约重芳日 还忧不盛妍 |
zǔ fēng kāi bù zhàng chéng yuè gài hán quán |
阻风开步障 乘月溉寒泉 |
shuí liào huā qián hòu é méi què bù quán |
谁料花前后 蛾眉却不全 |
shī què yān huā zhǔ dōng jūn zì bù zhī |
失却烟花主 东君自不知 |
qīng xiāng gèng hé yòng yóu fā qù nián zhī |
清香更何用 犹发去年枝 |
《书灵筵手巾》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书灵筵手巾》,实际上是李煜在哀悼他已逝去的皇后,故以其“灵筵手巾”为题,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惋惜。下面是对这首诗各句的逐段解释:
1.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 这句描绘了皇后生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爱,就如同精心种植花卉,希望它们在未来的某天再次盛开。同时,皇后对花的美丽程度也有着一丝忧虑,担心它们不能像以往一样娇艳。
2.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 皇后虽然不能直接欣赏花的盛放,但她依然采取措施来照顾这些花卉,如在风雨交加时,用布屏障来保护它们,而在月光下浇灌寒冷的泉水,为花提供滋润。这表现出皇后即使不在身边,她的心意仍在,她依然关心着这些代表美好与生机的花朵。
3.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 这句话表达了出人意料的转折。本来皇后希望的花朵盛开的场景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皇后(以“蛾眉”比喻)已离世,无法再见到这些她热爱的花朵盛开的时刻。此处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4.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 “失却烟花主”意味着失去了鲜花的主人,这里的“烟花主”可以理解为皇后,她对生命的美好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皇后已经离去,即使东君(传统上指春神,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也不知其离去,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春去春来与逝者的分离。
5.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 这句是对亡妻的悼念。即使在皇后离开后,这些花依然散发出清香,却再也不能回到她生前的盛景。然而,有些花枝依旧在,象征着即使生命已经逝去,但某些美好与回忆依然存在,它们在以不同的形式延续着。
整首诗以花喻人,通过对花的精心照料和对花朵盛放的期望,以及对花未盛开的哀伤,传达出对亡妻深切的思念与惋惜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美好易失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留下的美好记忆和情感的永恒珍视。
《书灵筵手巾》古诗词赏析:
《书灵筵手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面对人生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的深度与哀愁**:诗中的情感浓烈而哀愁,通过对“灵筵手巾”的哀悼,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的惋惜。特别是“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两句,运用了“烟花”和“东君”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烟花象征着繁华与美丽,东君则代表了春神,寓意着生命和生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对造物主无从知晓这种悲凉的感慨。
2. **意象的精巧与自然**:诗中运用了多个生动的意象,如“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等,这些意象描绘了手巾被细心照料、呵护的场景,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逐渐变化的情景。这些自然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变化。
3. **哲理的思考与反省**:通过对比“花前后”的变化,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作者不仅仅是在哀悼一物的消逝,更是在反思人生与自然的无常,以及个体在宏大的宇宙面前的渺小与脆弱。这种反思性的内容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对物的哀悼上,更触及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4. **语言的凝练与表达的精确**:李煜的这首诗语言精练,每一句都充满了丰富的内涵。例如,“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这两句中,“花前后”象征时间的流逝,“蛾眉”指代女性的美丽,这里的对比与转折,既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也反映了对美好事物消失的深深无奈。这种精确而富有力度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语言艺术性得到充分展现。
综上所述,《书灵筵手巾》通过对“灵筵手巾”的哀悼,深入探讨了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性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一位文人面对生命无常的深沉思考和情感表达。这首诗以其情感的深度、意象的精巧、哲理的思考和语言的凝练,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