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 miào gē cí 。 sì huán qiū yuè zhāng 。 shòu hé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寿和
qīn wéi dà dì zài yǎng huáng qióng |
钦惟大帝 载仰皇穹 |
shǐ mìng tián zhú yuán qǐ jiāo gōng |
始命田烛 爰启郊宫 |
yún mén hài tīng léi gǔ míng kōng |
云门骇听 雷鼓鸣空 |
shén qí jiè sì jǐng zuò sī róng |
神其介祀 景祚斯融 |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寿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主要在颂扬对一位大帝的崇敬与祭祀仪式的描述。诗中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但从用词和结构上,可以大致推断这可能是在描述古代皇帝的祭祀活动。以下逐句解释:
1."钦惟大帝,载仰皇穹" - “钦惟”表示恭敬地想到,“大帝”指的是超越人间、掌管宇宙万物的至高存在;“皇穹”指的是天,这一句表达了对宇宙最高力量的崇敬与仰望。
2."始命田烛,爰启郊宫" -"始命"表示最初的指令或安排,“田烛”是一种祭祀时使用的特殊烛火,古代用于祭祀仪式以示敬意;“爰启郊宫”意味着在郊外(即远离京城的地方)建立了祭祀的宫庙。这句话描述了从上至下的指令下,开始了郊外的祭祀活动。
3."云门骇听,雷鼓鸣空" -"云门”和“雷鼓”都是古代的祭祀乐器,通常用于庄重的仪式中。“骇听”和“鸣空”则描绘了这些乐器在空中响起的壮观景象,强调了祭祀仪式的庄严肃穆和影响深远。
4."神其介祀,景祚斯融" -"介祀”意味着神明接受并主持祭祀,“景祚”指的是辉煌的福泽。“斯融”表示这些福泽自然地、和谐地融入到了世间。这句话综合前文,表达了通过这次祭祀活动,神明接受了人间的敬意,并带来了繁荣与福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古代祭祀大帝的庄严仪式,颂扬了对宇宙力量的敬畏,以及这一活动对人间福祉的积极影响。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寿和》古诗词赏析: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寿和》这首作品是中国古代的宫廷祭祀音乐之一,文辞古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对上天神明的崇敬与敬畏之情。以下是对其的赏析:
1. **主题与背景**:作品主题为祭祀圜丘(古代祭天的场所),表现了对天帝的尊崇与祷告。圜丘作为中国古代祭天的重要场所,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联系,是连接人间与天界的桥梁。
2. **用词与风格**:语言古雅,充满仪式感与庄严感。例如,“钦惟大帝,载仰皇穹”,用“钦惟”表现了对天帝的尊敬,而“载仰皇穹”则表达了对天的仰望与崇敬。这种语言风格在古代诗歌和祭祀文中常见,能够很好地营造出祭祀场景的神圣氛围。
3. **结构与韵律**:从“始命田烛,爰启郊宫”开始,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绘,如“云门骇听,雷鼓鸣空”来渲染祭祀过程中的壮观景象。这不仅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也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4. **情感表达**:通过“神其介祀,景祚斯融”,作者表达了对天神的虔诚祈祷,希望天神能够赐予人间繁荣昌盛(景祚)。这种对神灵的依赖和祈愿,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天人感应观念。
5. **艺术效果**:整首诗通过严谨的结构、典雅的语言、生动的描绘,成功营造出一种庄重、神圣的祭祀氛围,激发了读者对古代宗教仪式的想象与敬畏之心。
综上所述,《祀圜丘乐章·寿和》不仅是一首宗教祭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古代社会宗教信仰、文化仪式的记录与赞颂。它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与神明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和谐、繁荣生活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