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huáng sì huán qiū yuè zhāng 。 tài hé
明皇祀圜丘乐章。太和
dà hào chéng mìng sī wén pèi tiān |
大号成命 思文配天 |
shén guāng xī xiǎng lóng jià yán xuán |
神光肸蚃 龙驾言旋 |
miǎo miǎo chāng hé zhāo zhāo shàng xuán |
眇眇阊阖 昭昭上玄 |
bǐ chāng ér dà yú sī wàn nián |
俾昌而大 于斯万年 |
《明皇祀圜丘乐章。太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以极其庄重的语气,表达了对“明皇”(古代帝王,这里特指唐玄宗李隆基)在圜丘祭祀天地时所进行的颂唱仪式的描述和赞美。我们逐一解析:
1. **大号成命,思文配天**:“大号”是指宣布重要命令的声音,“成命”则指完成天命。这里意指明皇宣布完成上天的旨意,通过祭祀天地,达成天人合一的状态。同时,“思文”在这里与“配天”相连,既表达了对明皇文治武功的赞美,也意味着明皇与天道的和谐相配。
2. **神光肸蚃,龙驾言旋**:“神光”指的是神的光辉,“肸蚃”形容灵异、感应,整个句子传达出祭祀时神灵出现、彰显其力量的信息。而“龙驾”则代指帝王出行,尤其是祭祀天地时的仪式性出行。“言旋”则指返回或结束,整体来看,这句话描绘了祭祀仪式中神灵的出现与明皇完成祭祀后返回的神圣景象。
3. **眇眇阊阖,昭昭上玄**:“阊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天门的名称,用在这里象征着天宫或天之门户。“眇眇”形容深远或高远,“昭昭”则指光明、清晰。这句话意在表达明皇在祭祀天地时,仿佛穿越了天门,与上天直接沟通,天上的光辉清晰可见,象征着祭祀达到了极高神圣的境界。
4. **俾昌而大,于斯万年**:“俾”是使的意思,“昌而大”可以理解为繁荣昌盛、强大而伟大。这句话表达了在这样的祭祀中,明皇不仅为国家带来了繁荣与强大,也预示着这种强盛将长久持续,达到千秋万代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描写,不仅赞美了明皇在祭祀天地时的神圣行为,也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深切愿望。
《明皇祀圜丘乐章。太和》古诗词赏析:
这段文字是一段祭祀乐章的开头部分,属于中国古代宫廷的仪式文学。在古代,祭祀是连接人与神的重要仪式,象征着国家对天地神灵的尊崇,同时也体现了君主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与祝愿。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段文字:
1. **文辞优美**:这段文字采用了文雅的语体,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学的特点。如“大号成命,思文配天”意味着颁布的命令遵循了天地之间的规则,表达了对皇权来源和神圣性的强调。其中,“配天”是指与天同德,即君主的意志与天意相符合,这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君权神授理念的体现。
2. **情感深沉**:通过“神光肸蚃,龙驾言旋”这样的描述,一方面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和祈祷,另一方面也寄寓了对皇帝返回人间的祝愿,体现了对皇权延续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期待。这里,“龙驾”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皇帝及其权力,而“言旋”则是说皇帝即将归来,反映了皇权与神权之间的密切联系。
3. **礼仪规范**: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符合古代祭祀乐章的规范化和仪式化要求,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威严。通过“眇眇阊阖,昭昭上玄”的描绘,不仅体现了对神灵居住之所在(阊阖,传说中的天门;上玄,宇宙的最高存在)的敬畏,也强调了仪式的神圣性和对天地秩序的尊崇。
4. **愿景与祝福**:“俾昌而大,于斯万年”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和皇权长久不衰的美好愿景。这种愿景既是对当前国家稳定与君主统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持续发展的希冀,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国泰民安、万世基业的强烈渴望。
综上所述,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古代祭祀仪式的礼赞,也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君权神圣、国家稳定、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