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huáng sì huán qiū yuè zhāng 。 shòu hé
明皇祀圜丘乐章。寿和
yú hè shèng zǔ lóng fēi jìn yáng |
于赫圣祖 龙飞晋阳 |
dǐ dìng wàn guó yǎn yǒu sì fāng |
底定万国 奄有四方 |
gōng gé shàng xià dào guān nóng huáng |
功格上下 道冠农黄 |
jiāo tiān pèi xiǎng dé hé wú jiāng |
郊天配享 德合无疆 |
《明皇祀圜丘乐章。寿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关于唐代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在圜丘进行祭祀活动时,用来赞颂他的乐章。圜丘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的重要场所。此诗是对唐玄宗在位期间功绩的崇高赞誉,具体解释如下:
1. **于赫圣祖**:对这位伟大的祖先是极高的敬意,这里的“圣祖”指的是唐玄宗,作为唐朝的一位重要皇帝,被尊称为圣祖。
2. **龙飞晋阳**:描述唐玄宗即位的背景。据史载,唐玄宗李隆基于712年登基,当时的晋阳(今山西太原)是唐朝的一个重要军事重镇,这里的“龙飞”常用来形容皇帝登基的盛况,象征着权力的腾飞。
3. **底定万国,奄有四方**:意指唐玄宗成功平定了四方的动乱,统一了全国。这里的“万国”泛指天下所有的国家,唐代的疆域辽阔,四方安定是其强盛的标志。
4. **功格上下,道冠农黄**:赞扬唐玄宗的功绩超越了天地,道(治国之道)超越了先王(农、黄分别代表先王的两个时代,这里泛指前代帝王)。这句话意在表达唐玄宗的治国有道,成就卓著,受到天地的赞许。
5. **郊天配享,德合无疆**:描述唐玄宗在郊外祭祀天地的活动,配享指的是与天地并列,意味着他受到天地的同享。最后一句“德合无疆”赞美唐玄宗的德行无穷无尽,深得天地的敬仰与人的爱戴。
综上,这首诗是对唐玄宗在位期间,平定动乱、统一国家、推行有道治理、深受敬仰的赞颂。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帝王祭祀活动的庄重与肃穆,以及对皇帝功绩的极高评价。
《明皇祀圜丘乐章。寿和》古诗词赏析:
这首《明皇祀圜丘乐章》的"寿和"部分,展现了一种庄重、崇高的氛围,充满了对帝王功绩的颂扬。其文本简洁而寓意深远,以下是对其的赏析:
1. **帝王地位与起源**:“于赫圣祖,龙飞晋阳,底定万国,奄有四方”。这句话首先通过“圣祖”这一尊称强调了帝王的崇高地位和先祖的开创之功。"龙飞晋阳"这一描述,运用了古代帝王兴起时常有的“龙飞”隐喻,象征帝王如同天降之龙,从晋阳(历史上为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都城)崛起,这不仅描绘了帝王兴起的英雄壮举,也暗含了对帝王出身的尊贵和神圣性的肯定。
2. **统一与广袤版图**:“底定万国,奄有四方”。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帝王在位期间的治理成果,实现了对众多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广大的疆域。这里“底定”与“奄有”都是稳定和拥有之意,体现了帝王对国家统一和领土控制的卓越贡献。
3. **超越时间的功绩与道德**:“功格上下,道冠农黄,郊天配享,德合无疆”。这一部分赞美了帝王超越时间的功绩,称其功德达到了天地间最高的境界。"功格上下"表示其功绩影响深远,触及天地;"道冠农黄"则是高度赞誉帝王的道德与智慧,如农业之神(农)与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始祖之一),强调了帝王的智慧与品德如同农业之神和黄帝般卓越;"郊天配享"表示帝王与天神同享祭祀,象征着其威望与权力的至高无上;"德合无疆"则强调帝王的道德品质无边无际,永远值得后人颂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帝王功绩、道德品质以及对国家的贡献的高度赞扬,体现了对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崇敬与认可,同时也是对帝王神话式统治地位的肯定。其语言华美、寓意深远,展现了古代诗歌对权力、荣誉和历史的颂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