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tài shān yuè zhāng 。 yù hé
封泰山乐章。豫和
liè zǔ shùn sān líng wén zōng wēi sì hǎi |
烈祖顺三灵 文宗威四海 |
huáng yuè zhū qún dào zhū qí sǎo duō zuì |
黄钺诛群盗 朱旗扫多罪 |
jí bīng tiān xià ān yuē fǎ rén xīn gǎi |
戢兵天下安 约法人心改 |
dà zāi gàn yǔ yì zhǎng jiàn fēng yún zài |
大哉干羽意 长见风云在 |
《封泰山乐章。豫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一位古代君主的赞美,该君主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以下是对诗句逐段的解释:
1. **烈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烈祖"指的是伟大的祖先,这里指的是君主。"顺三灵"指的是顺应天地人的自然规律,体现了君主的德政。"文宗"指的是文治的宗师,"威四海"表示君主的威望遍及四海,意味着国家的强盛和威望。
2. **黄钺诛群盗,朱旗扫多罪**:"黄钺"是古代帝王赐给将帅的象征权力的兵器,此处用于形容君主运用军事力量平定乱世,"诛群盗"是说他惩治了众多的盗匪,稳定了社会秩序。"朱旗"指的是红色的旗帜,象征着正义和力量,"扫多罪"表示君主用他的旗帜和力量消除了众多的罪恶,恢复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 **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改**:"戢兵"是指停止战争,意味着君主通过军事行动结束了战乱,带来了全国的安宁。"约法"是制定或实施严格的法律制度,"人心改"表示通过法纪的强化,改变了民众的行为和思想,使社会风气得到了改善。
4. **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干"和"羽"是古代的乐器,常用于祭祀或典礼中,象征着礼仪和教化。"大哉干羽意"表示通过这些礼仪和教化手段,君主的治国理念得到了深入贯彻,长远看来,这种治国之道如同风云一般影响深远,将永远在历史中留下痕迹。
这首诗是对一位古代君主辉煌政绩的高度颂扬,强调了其通过武力平定乱世、建立稳定秩序,并通过礼仪教化来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封泰山乐章。豫和》古诗词赏析:
这首《封泰山乐章。豫和》是典型的唐代封禅大典的颂歌,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典礼,通常在泰山举行,被认为是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的象征。封禅仪式表达了对天地自然、祖先神灵的崇敬,也寓意着君主的神圣权力和治国之功。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1. **开篇的“烈祖顺三灵,文宗威四海”**:首先提到的“烈祖”指的是先祖,此处可能是对历史上的伟大帝王进行的隐喻或赞颂,暗示其祖先以顺天应人、平定天下著称。“三灵”可能指的是天、地、人三才,表达了帝王承天启运、顺从自然和人民的心愿。
2. **“黄钺诛群盗,朱旗扫多罪”**:通过使用“黄钺”(古代帝王或将相所持的武器)和“朱旗”(红色的旗帜,古代帝王的标志),形象地描绘了帝王平定叛乱、惩治罪恶的壮举,展现了帝王的威严与正义。
3. **“戢兵天下安,约法人心改”**:接着描述了帝王结束战争、维护天下和平的举措,以及通过制定简单的法律条文来改变人心,强调了帝王的治国之术,不仅在军事上,更在政治和社会治理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4. **“大哉干羽意,长见风云在”**:结尾部分,通过“干羽”(干戚之舞,古代军队出征前的仪式,象征勇猛和力量)的意象,表达了帝王对军事胜利和和平的深刻理解,同时预示着其恩泽长存,如同风云变幻,却始终伴随着君主的辉煌。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对帝王功业的崇敬和对其治国理念的赞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强盛君主和稳定秩序的普遍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天地自然、祖先神灵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礼乐文化传统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