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 hòu míng táng yuè zhāng 。 huáng sì chū rù shēng jiàng
武后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
yǎng yīng lì shǔ fǔ shùn ōu gē |
仰膺历数 俯顺讴歌 |
yuǎn ān ěr sù sú fù shí hé |
远安迩肃 俗阜时和 |
huà guāng yù jìng sòng xī jīn kē |
化光玉镜 讼息金科 |
fāng xīng diǎn lǐ yǒng jí gān gē |
方兴典礼 永戢干戈 |
《武后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描绘的是武则天时期在明堂举行乐章仪式时的情景,主要赞美了武则天的治国之功。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1. **仰膺历数, 俯顺讴歌:** 这句话是说武则天得到了天命的支持(“历数”意为天命、天数),她俯首听民声,顺应人民的呼声,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天命与民声并重的治国理念。
2. **远安迩肃, 俗阜时和:** “远安迩肃”意味着远近的人民都生活安定,秩序井然。“俗阜时和”是指风俗和乐,社会和谐。这两句赞美了武则天治下的社会安定、人民富足、风调雨顺。
3. **化光玉镜, 讼息金科:** “化光玉镜”比喻武则天的德政如同明亮的玉镜,能够照亮人心,使道德光辉普照。“讼息金科”意味着纠纷和诉讼得以平息,法律如同黄金般的公正与坚定。这两句赞美武则天的德政使人心向善,法律公平公正。
4. **方兴典礼, 永戢干戈:** “方兴典礼”意味着正处在举行庄严仪式的时刻,显示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推崇。“永戢干戈”则表示将永久停战,意味着国家和平、不再有战争。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武则天统治下社会秩序良好,国家安定无战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以上四句,高度赞美了武则天的治国之能,展现了其德政与社会和谐的成就。
《武后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古诗词赏析:
赏析:
这首《武后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的文辞中,充满了对武则天这位女皇的颂扬与崇敬,以及对其治国理念与业绩的高度肯定。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
首先,"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这是对武则天获得天命,顺应民愿的歌颂。"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承受、担当的意思,"历数"则指的是天命、天道。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武则天被认为承天命而治国的肯定。"俯顺讴歌"则说明武则天以民为主,得到了广泛的颂扬和拥护。
接着,“远安迩肃,俗阜时和”,这是对武则天治国效果的描述。"远安迩肃"意指远方的百姓安宁,近处的风气肃穆,显示出武则天的治国有序,深得人心。“俗阜时和”则展现了社会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景象。这里“俗”指的是民风,“阜”意味着丰饶,“时和”则是时局和平,综合表达了武则天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极为理想。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这里运用了两种比喻,一是将武则天的教化比作明亮的玉镜,可以照见人心,二是用“金科”形容她的律法公正严明,可以消除诉讼,体现其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治国思想。这两句话表明武则天以教化与法制相结合的方式治理国家,成效显著。
“方兴典礼,永戢干戈”则表达了对武则天所建立的典礼制度和维护和平局面的认可。"方兴典礼"意味着礼仪制度在她的统治下得到了复兴和推广,"永戢干戈"则是指战争得以停止,天下太平。这两句反映了武则天在政治、文化以及军事上的贡献,她通过礼仪制度的改革以及和平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稳定,社会文化繁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武则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成就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其治国的卓越成就,以及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同时,这首诗的风格庄重、典雅,表达了对武则天这位历史上独特的女皇的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