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ǔ hòu míng táng yuè zhāng 。 yíng sòng wáng gōng
武后明堂乐章。迎送王公
zhì rén guāng sú dà xiào tōng shén |
至人光俗 大孝通神 |
qiān yǐ biǎo xìng gōng wéi lì shēn |
谦以表性 恭惟立身 |
hóng guī zài qǐ mào diǎn fāng chén |
洪规载启 茂典方陈 |
yù lóng sān shàn xiáng kāi wàn chūn |
誉隆三善 祥开万春 |
《武后明堂乐章。迎送王公》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武后明堂乐章》表达了一种颂扬与礼敬的氛围,特别是关于武后及其治理理念与道德行为的赞美。下面逐句解析其意:
1. **至人光俗, 大孝通神**:这里的"至人"指的是最高道德水准的人,他们的行为能照亮社会,彰显世道的光明。"大孝"指的是极为崇高的孝道,不仅尊敬父母,也包括尊重所有长辈,甚至扩展到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这句诗赞美武后在道德与孝行上的卓越成就,能够通达神明的境界。
2. **谦以表性, 恭惟立身**:这一句赞美武后以谦逊的态度表现其个性,通过恭敬地待人接物来塑造自己的人格与形象。"立身"在这里指的是建立自己在世间的声誉与地位,武后通过谦虚与恭敬的方式,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赞誉。
3. **洪规载启, 茂典方陈**:"洪规"指的是宏大的法则或制度,"载启"意味着开启或创立。"茂典"则指丰富的礼仪或庆典。这句诗表达了武后在治理国家时,推行了一系列宏大的制度与丰富的礼仪,旨在规范社会秩序,提升国家的形象与文化水平。
4. **誉隆三善, 祥开万春**:"誉隆三善"指的是声誉与荣誉达到了最高的三个善行的境界,这里"三善"一般指敬天、孝亲、爱人等基本道德准则。"祥开万春"则意味着带来了一万年的吉祥与春天般的繁荣景象。这句诗总结了武后的作为带来的深远影响与广泛赞誉,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长久的福祉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高度赞美的语言,展现了武后在道德、治理、礼仪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她对国家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武后明堂乐章。迎送王公》古诗词赏析:
《武后明堂乐章·迎送王公》这首作品赞扬了武则天作为皇后和君主的德行与政治成就,其文辞典雅,意蕴深厚,展现了对中国古代帝王制度下君主形象的颂扬和对礼乐文化的高度重视。
1.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这两句话首先赞美了武则天的高尚品德和深邃的孝道。在古人看来,“至人”是指道德高尚、超凡脱俗的人,这里暗含武则天以卓越的道德品质照亮了社会风气。“大孝”则强调她对长辈的深厚孝心,这份孝心不仅在人世间得到广泛敬仰,还被视为与天地间的神灵相呼应,表现了她德行的崇高与深远影响。
2. **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武则天的谦逊和恭谨的品质。谦逊是她对待他人、处理政务时的态度,表明她不仅在道德上追求完美,在行为上也体现出对天下的谦卑和尊重。恭谨则是她处理政务、接见王公大臣时的表现,强调了她的庄重和敬意,体现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礼仪和风范。
3.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 这句话表明了武则天开创并实践了一系列宏大的制度和礼仪,这不仅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新思想、新制度的创新。洪规,指宏大、深远的规划或规则;茂典,繁盛的礼仪或典礼。这展现了武则天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对礼乐文化的重视。
4. **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最后两句集中体现了对武则天政绩和仁政的盛赞。誉隆三善,意味着她深受民众和臣僚的赞誉,达到了极高的人望,三善可能暗指仁、义、礼等儒家推崇的美德;祥开万春,则预示了她的统治为国家带来了祥和与长久的和平繁荣,是国家与人民共同繁荣的象征。
综上所述,这首作品不仅赞扬了武则天的个人品德和政治成就,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君主形象和礼乐文化的高度评价。它通过对武则天德行、政绩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和崇敬,同时也是对古代礼乐文明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