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 miào gē cí 。 wǔ hòu dà xiǎng bài luò yuè zhāng 。 xiǎn hé ( shòu tú )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显和(受图)
fēi gōng chéng ruì gù báo dé tiǎn kūn yí |
菲躬承睿顾 薄德忝坤仪 |
gàn gàn zūn hòu mìng yì yì fèng xiān guī |
干干遵后命 翼翼奉先规 |
fǔ sú qín suī qiè hái chún huà shàng kuī |
抚俗勤虽切 还淳化尚亏 |
wèi néng hóng zhì dào hé yǐ qì míng qí . |
未能弘至道 何以契明祇. |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显和(受图)》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皇帝、朝政的敬畏与对治国理政的深思。下面是对每一句话的解释:
1. **菲躬承睿顾, 薄德忝坤仪**: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谦卑中接受了皇帝的智慧与恩顾,虽然自己的德行微薄,但仍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未能符合帝王的风范。这里用“菲躬”(微薄的身体,象征谦逊),和“薄德”(微薄的德行)来表达自己身份的谦逊,和德行的不足。
2. **干干遵后命, 翼翼奉先规**:作者在明确地遵从皇帝的命令,努力效仿先人的规则。这里的“干干”(勤勉的样子),“翼翼”(谨慎而恭敬),都表达了对皇帝命令的恭敬执行和对先人规则的虔诚遵循。
3. **抚俗勤虽切, 还淳化尚亏**:作者在努力治理世俗,尽管付出很大,但在恢复淳朴的社会风气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这里通过“抚俗”(治理世俗),和“还淳化”(恢复淳朴的教化),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治理的决心,同时也认识到其中的困难。
4. **未能弘至道, 何以契明祇**:在最后,作者承认自己未能广泛弘扬至高的真理,因此在与上帝(或天命)的默契上仍有不足。这里,“弘至道”(弘扬至高之道)表示对治国理政最高原则的追求,“契明祇”(与天命相契)则表达了与天命、大义的合拍,但作者自认有所不足。
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在权力与责任面前的谦卑、在追求治国理想过程中的自我反省与努力。
《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显和(受图)》古诗词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显和(受图)》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其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要点:
1. **自谦与认知**:“菲躬承睿顾,薄德忝坤仪”表达作者(此处假设为武后)对自己能力和德行的谦虚认知,认为自己虽得到了上天(或指某种权威象征)的垂顾与眷顾,但自身的品德与能力却远不足以匹配这一尊荣与重托。
2. **遵从与遵守**:“干干遵后命,翼翼奉先规”说明作者严格遵循上位者或既定的规则与指导,展现其对国家秩序与传统规范的尊重与遵守,体现出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治理与改进**:“抚俗勤虽切,还淳化尚亏,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揭示了作者在试图改善社会风气和促进道德提升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表达了对未能全面实现至高道德理想(“弘至道”)的自省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对与天道(或象征至高权威的“明祇”)达成和谐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国家治理中面临的挑战、个人能力的谦逊认知、对传统与道德的重视,以及对实现理想状态的不懈追求。通过这一视角,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历史背景下一位统治者对于国家、社会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