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 miào gē cí 。 jì tài shè yuè zhāng 。 sòng shén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
liè shān yǒu zi hòu tǔ yǒu chén |
烈山有子 后土有臣 |
bō zhǒng bǎi gǔ jì yù zhào rén |
播种百谷 济育兆人 |
chūn guān jī lǐ zōng bó sī yīn |
春官缉礼 宗伯司禋 |
wù wèi jí rì yíng xiǎng zī chén |
戊为吉日 迎享兹辰 |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用于祭祀太社(古代社神,主要指土地神)的乐章。全诗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庄严场景和对社神的崇高敬意。我们来逐段解释其意思:
1. **烈山有子,后土有臣**:这是在强调天地间的自然法则,大地(后土)有其守护者(臣),就像山(烈山)有其子一般。在这里,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大地有其守护和养育之恩。
2. **播种百谷,济育兆人**:说明大地(太社)不仅养育了万物,更是养育了亿万生灵。播种百谷是农业文明的基础,通过这个行动,大地孕育了生命,供给了人类生活所需。
3. **春官缉礼,宗伯司禋**:春官指的是负责春季祭祀活动的官员,缉礼即进行仪式;宗伯是负责宗庙祭祀的官员,司禋指的是主持祭祀礼仪。这两句描述了在特定的季节(春季),由专门的官员负责主持祭祀社神的仪式。
4. **戊为吉日,迎享兹辰**:戊是古代十天干之一,在这里代表一个特定的日子。诗中指出这一天是祭祀的吉日,意味着选择这一天进行祭祀活动,被认为是有利的。迎享兹辰,则是指在这一天迎接和享受(即供养)社神的恩惠。
整首诗通过描绘祭祀活动的庄严性和对社神的敬畏之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大地母亲的感激之情。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古诗词赏析:
这首《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从礼仪到祈求,展现出中国古代对农业与土地神的深厚敬仰,以及对社稷安定的渴望。以下是对诗文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
1. **历史背景与宗教信仰**:诗文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力量,特别是土地与农业的崇拜。太社,即土地神,是中国古代祭祀的重要对象,其祭祀活动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农耕文明社会稳定繁荣的基础。通过祭礼,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2. **礼仪与仪式的描述**:“烈山有子,后土有臣”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性的语言,用“烈山”与“后土”来指代自然界的山川与大地,而“子”和“臣”则分别代表土地神和其臣属,形象地描绘了天地间的一种尊崇关系。接着,“播种百谷,济育兆人”强调了土地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通过播种来滋养万物,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
3. **祭祀的组织与仪式流程**:“春官缉礼,宗伯司禋”指的是春官负责祭祀仪式的组织,宗伯负责祭祀的实施,这里体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专业性和组织性。通过“戊为吉日,迎享兹辰”说明了选择特定的黄道吉日进行祭祀,以求得神灵的庇佑,这一细节体现了古人对时令节气与祭祀活动的密切关联。
4. **情感与愿望**:整首诗文充满了对土地神的敬仰之情和对丰收、社稷安定的深切愿望。通过诗歌的语言表达,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自然和谐、农业丰收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稳定的追求。
5. **艺术特色**:从语言上看,这首诗文以典雅庄重的辞藻表达了深沉的情感,采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富有韵律感和节奏美。同时,诗文通过简练的叙述,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庄严的祭祀场景,既有历史感,又充满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
综上所述,这首《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不仅是一首古代祭礼的记录,更是一首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祈求丰收与稳定的诗歌,体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