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 miào gē cí 。 xiǎng xiān nóng yuè zhāng 。 yōng hé
郊庙歌辞。享先农乐章。雍和
zūn yí jì liè hú guǐ fāng jiàn |
樽彝既列 瑚簋方荐 |
gē gōng zài dēng bì lǐ sī diàn |
歌工载登 币礼斯奠 |
sù sù xiǎng sì yóng yóng yīng biàn |
肃肃享祀 颙颙缨弁 |
shén zhī tīng zhī fú liú huán xiàn |
神之听之 福流寰县 |
《郊庙歌辞。享先农乐章。雍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在享受先农祭祀的乐章中进行的庄严仪式,以及对神明的尊敬和祈祷。让我们逐段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
1. **樽彝既列, 琚簋方荐**:这一句描述了祭祀用品的摆设。樽彝(樽与彝,都指古代盛酒的器具)和瑚簋(瑚指盛肉的器具,簋同簋,盛食物的器皿)都已经整齐排列,准备进行祭祀。这里通过具体的物品展示了一种庄严、有序的祭祀氛围。
2. **歌工载登, 币礼斯奠**:歌工(负责歌唱的乐工)登台献唱,同时将各种礼品(币,此处可能指祭祀用的物品或祭品)敬献给神明。这一过程体现了祭祀的仪式性和对神明的尊崇。
3. **肃肃享祀, 颙颙缨弁**:"肃肃"形容祭祀的庄严和庄重,"享祀"指供奉和祭祀的行为,"颙颙"形容祭祀者的庄重神态,"缨弁"指古代祭祀时戴的帽子,这里指参与祭祀的人员。这一句描述了祭祀现场的庄重与参与者的肃穆态度。
4. **神之听之, 福流寰县**:最后一句表达了对神明的祈祷。意思是,神明听到了我们的祷告,赐福于整个天下(寰县)。这一句话反映了古人对神明的敬畏与祈祷,希望神明能带来福祉和繁荣。
综上,这首诗通过描述祭祀的场景和仪式,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祭祀活动中对神明的尊崇与祈福,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秩序的敬畏,以及对和平、繁荣的渴望。
《郊庙歌辞。享先农乐章。雍和》古诗词赏析:
《郊庙歌辞·享先农乐章·雍和》这首作品,虽然没有详细署名作者,但从其内容和风格判断,属于古代诗歌中为特定仪式场合所作的歌辞。这首诗歌是为祭祀先农仪式所写,表达了对先农的尊敬和对丰收的祈愿,是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其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赏析:
1. **庄严的仪式气氛**:“樽彝既列,瑚簋方荐”,这两句描述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场面。樽彝、瑚簋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其排列整齐,象征着祭祀的正式与庄重。“歌工载登,币礼斯奠”,通过歌唱和献上祭品,表达了对神的敬意和对丰收的祈求,突显了仪式的神圣性和庄重性。
2. **祭祀的肃穆与虔诚**:“肃肃享祀,颙颙缨弁”,“肃肃”形容祭祀仪式的庄重、秩序井然;“颙颙”则表达祭祀者的虔诚与敬畏,他们头戴缨弁(古代的一种冠饰),恭敬地参与仪式,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情感。
3. **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愿**:“神之听之,福流寰县”,这两句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与期望,通过祭祀,祈求神灵的庇佑,使得福泽能够惠及所有地区(寰县,意指天下)。这种对自然力量和神灵的依赖与崇拜,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敬畏,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 **文化的传承与凝聚**:这首诗歌不仅仅是对特定仪式的描述,更是古代祭祀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文字,古代的礼仪、信仰、社会结构、价值观等得以传承与凝聚,成为后世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综上所述,《郊庙歌辞·享先农乐章·雍和》通过其庄重的仪式描述、虔诚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愿,不仅展示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庄严与神圣,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